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棉花光合功能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光合作用作为棉花生物量的主要来源,改善棉花光合功能对提高棉花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光合功能性状包含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等直接的光合性状,同时还有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叶面温度、水分利用率等间接性状,多项研究已表明这些性状大多属于数量性状。以往通过传统杂交育种方法提高棉花光合能力收效甚微,伴随分子标记技术出现,将分子标记技术与数量遗传学结合,为剖析棉花光合性状遗传机制、改善棉花光合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对于棉花产量、品质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研究方面的突飞猛进,棉花光合性状相关的QTL定位研究进展仍属缓慢。据统计,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现已定位到195个与棉花的光合性状相关的QTL,其中控制光合速率20个、胞间CO_2浓度15个、蒸腾速率14个、气孔导度15个、叶绿素荧光30个、叶绿素含量25个、叶绿素a 12个、叶绿素b 16个、叶绿素a/b 10个、叶面温度9个、水分利用率16个、干物质7个、叶面积指数6个。这些QTL为聚合高光效位点进行棉花高光效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由于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复杂,且受环境影响较大,目前所定位这些光合功能相关性状QTL还主要集中在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等间接光合性状上,对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直接光合性状研究还比较少,且定位研究主要是利用初级作图群体对光合性状进行的QTL初级分析,缺乏稳定性分析和精细定位研究,难以获取准确可靠、高效可利用的MAS育种标记。因此,今后棉花光合功能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需要通过构建近等基因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及高代回交系等群体材料进行QTL的精细定位及图位克隆,从而为棉花高光效育种提供可利用的分子标记,为提高棉花产量奠定基础。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