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6年1月下旬广东一次罕见寒潮天气过程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2016年1月下旬,广东经历了一次罕见的寒潮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广东超过三分之二的站点逼近或突破近三十年来的历史最低气温,期间伴有6-10级的瞬时大风,并经历雨、雨夹雪、霰、雪的降水相态变化。本文使用NCEP FNL全球再分析数据和广东86个国家观测站的站点资料,梳理了2016年1月下旬一次罕见的寒潮天气从发生、发展到爆发和结束的全过程,具体探讨其影响广东省期间的天气特征,并选取四个代表站点,分析其降水相态转换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该过程前期降温缓慢,中期爆发性降温,后期回温迅速,主要原因在于冷空气主体到达前三天本地已有小幅降温,随后中低层暖平流迅速发展,使进入广东的冷空气趋于浅薄。冷空气南下时,广东多地出现罕见的雪、雨夹雪或霰等天气,在此过程中,水汽主要来源于700h Pa-500h Pa的暖湿气流,中低层存在的急流扰动为其提供辐合上升的动力条件,低层强冷平流的剧烈降温使0℃层达到极低的高度,最终促成了固态降水的发生。
引文
[1]王遵娅,丁一汇,近53年中国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大气科学,2006,30(6),1068-1076.
    [2]林良勋,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气象出版社,2006
    [3]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OAA/U.S.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0:NCEP FNL Operational Model Global Tropospheric Analyses,continuing from July 1999.Research Data Archive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Computational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Laboratory,Boulder,CO.[Available online at http://dx.doi.org/10.5065/D6M043C6.]Accessed 17 Aug 2016.
    [4]赵天保,艾丽坤,冯锦明,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站点观测资料的分析与比较.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9(2),278-294.
    [5]李兆芹,姚益平,姚克敏,NCEP/NCAR再分析温度资料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可行性.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3),420-427.
    [6]袁松,程华,王东勇等,模式再分析与实际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气象科学,2012,32(1):62-67.
    [7]邵宇翔,李周,一次寒潮背景下降水相态变化特征分析.气象与环境科学,2016,39(1):89-95.
    [8]廖晓农,张琳娜,何娜等.2012年3月17日北京降水相态转变的机制讨论.气象,2013,39(1):28-3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