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例说俞樾所具有的较高语法分析自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Exemplary Comment on Yu Yue and His Grammatical Stature
  • 作者:王倩倩
  • 英文作者:WANG Qianqian;Department of Chinese,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关键词:俞樾 ; 语法分析自觉 ; 虚词
  • 英文关键词:Yu Yue;;consciousness of grammatical analysis;;functional word
  • 中文刊名:HBS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常州工学院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9-07-05
  • 出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2;No.201
  •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SJA1777);; 常州工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YN1765)
  • 语种:中文;
  • 页:HBSS201904013
  • 页数:4
  • CN:04
  • ISSN:13-1029/C
  • 分类号:101-104
摘要
在晚清学术巨匠俞樾所作的大量训诂札记中,讨论语法问题的条目占很大比例,其著《古书疑义举例》中也收录大量语法类"文例"。这部分札记文本的相关内容中具有比较明晰的词类观念和词类活用观念,尤其关注虚词的用法,还对一些特定的句法结构有着比较明确的认识。这里略举数例,就俞樾有意识地从语法研究角度进行破假借、校勘古本文字、辨证前贤旧说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彰明俞樾所具备的较高语法分析自觉。
        A large part of Yu Yue's explanatory notes are about grammar, in particular, parts of speech and flexible usages. In addition, he pays a great attention to functional words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The article takes several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at Yu Yue is consciously using grammar research to solve problems, thus showing his high grammatical stature.
引文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A].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 [清]俞樾.春在堂全书(第一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4] [清]俞樾.春在堂全书(第七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5] 范宁集解,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A].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 [汉]司马迁,裴骃集解,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8]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A].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基本丛书(第六册)[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
    [9] 皕忍堂.景刊唐开成石经(附贾刻孟子严氏校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0] [清]王先谦,吴格点校.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详参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1页。
    (2)详参许威汉《从俞樾对〈孙子〉“卒”字的考辩说起》,载《湖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许威汉《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一失之我见》,载《中国语文》,1997年第5期;许威汉、金甲着《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评注》,商务印书馆,2012年;孙良明《从王念孙的“文同一例”到俞樾的“文法一律”》,载《山东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孙良明《清人关于句法结构规则的分析》,载《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孙良明《谈古文训诂中的语义关系分析---兼述读俞樾〈诸子平议〉〈群经平议〉》,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3期;孙良明《清代学者关于句子合理合法合用的分析》,载《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杨琳《论文例求义法》,载《人文中国学报》,2012年第18期;王其和《俞樾训诂研究》,齐鲁书社,2011年;王其和《读俞樾〈管子平议〉札记》,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邓声国《俞樾〈群经平议·仪礼〉训释特色》,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5期;夏凡宁《试论〈古书疑义举例〉中的语言学思想》,载《文教资料》,2007年第3期。
    (3)详参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载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16页。
    (4)详参俞樾《春在堂全书(第七册)》,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185页。
    (5)详参竹添光鸿《左氏会笺》,巴蜀书社,2008年,第1592页。
    (6)详参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193页。
    (7)详参王引之《经义述闻》,载朱维铮主编《中国经学史基本丛书(第六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第31页。
    (8)详参竹添光鸿《左氏会笺》,巴蜀书社,2008年,第2007页。
    (9)详见皕忍堂《景刊唐开成石经(附贾刻孟子严氏校文)》,中华书局,1997年,第202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