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时期三次国都论争的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鹏 ; 高红兵
  • 关键词:民国 ; 首都 ; 国都认知 ; 选址要素 ; 比较研究
  • 中文刊名:FJLW
  • 英文刊名:Fujian Tribune
  •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05
  • 出版单位: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322
  • 基金: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人才项目(2015000020124G128)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FJLW201903016
  • 页数:7
  • CN:03
  • ISSN:35-1248/C
  • 分类号:146-152
摘要
民国时期的三次国都之争,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国人首都选择和认知的流变。论争中列强干涉及影响程度的逐渐降低,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环境的不断改善。现代交通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引发国人对首都防御职能及其自身安全的认知变化,国都选址标准和要素随之调适,成为"多都论"流行的重要基础。知识精英对于历代定都历史经验的征引,还经历了从片面化、工具化的选取和诠释,到自觉反思历史经验运用之原则和效度的转变。
        
引文
(1)相关成果参见陈鹏:《民国时期国都论争问题研究综述》,《船山学刊》2013年第2期。最近发表的新作有彭南生、邵彦涛:《陆地中国还是海洋中国——民国时期第四次建都论战中的东西之争及其内涵》,《人文杂志》2014年第2期;贾琦伟、李文苓:《抗战后期建都论战的重新审视》,《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高翔宇:《民元孙中山北上晤袁与迁都论争》,《史学月刊》2017年第5期,等等。
    (1)《麻木勒先生关于以北京为中国首都的备忘录》,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8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1-212页。
    (2)《格雷爵士致朱尔典爵士电》,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8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3)《外交团并未反对迁都》,《顺天时报》1912年9月13日(第7版)。
    (4)《袁世凯致孙大总统电》,《民立报》1912年2月17日(第1版)。
    (5)《顺直谘议局之要电》,《大公报》1912年2月23日(第2版)。
    (6)孙中山:《在北京参议院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26页。
    (7)白眉初:《国都问题》,《国闻周报》1928年第5卷第25期。
    (8)叶叔衡:《国都问题》(续),《国闻周报》1928年第5卷第30期。
    (1)《中国之将来——国都问题与宪法问题》,《顺天时报》1927年4月4日(第3版)。
    (2)Nanking or Peking as Capital,The North-China Herald,Jun.23,1928,p.493.
    (3)程企晖:《战后建都问题》,《新时代》1945年第1卷第3期。
    (4)张其昀:《中国之国都问题》,《东方杂志》1927年第24卷第9号。
    (5)陈正祥:《战后国都的选择》,《文化先锋》1944年第3卷第5期。
    (6)俞振基:《国大代表激辩白热化的焦点:建都南北之争》,《新闻天地》1947年第19期。
    (7)《高拉尔德致陆军部长先生》,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7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0-401页。
    (1)孙中山:《在北京全国铁路协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20-421页。
    (2)天随:《迁都驳议》,《新纪元报》1912年9月6日(第1版)。
    (3)孙中山:《在南昌国民党赣支部谈话会上的演说》,《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1-72页。
    (4)《顺直谘议局之要电》,《大公报》1912年2月23日(第2版)。
    (5)白眉初:《国都问题》,《国闻周报》1928年第5卷第25期。
    (6)张其昀《首都之国防上价值》,《地理杂志》1928年第1卷第2期。
    (7)杨克学:《中国历代国都之鸟瞰》,《黄埔》1935年第3卷第4期。
    (8)朱世明:《国都与国防》,《时代公报》1932年第9期。
    (1)张印堂:《定都问题》,《观察》1946年第1卷第17期。
    (2)《胡适论建都问题》,《大公报》1946年11月20日,第2版。
    (3)《国防与国都》,《改造杂志》1947年第2期。
    (4)龚柏德:《武汉与西安孰适于建都》,《中原》1943年第8卷第6期。
    (5)张君俊《西安建都与国防建设》,《西北研究》1941年第3卷第8期
    (6)张印堂:《定都问题》,《观察》1946年第1卷第17期。
    (7)刘载和:《原子时代的建都新论》,大众印刷所1946年版,第36页。
    (8)天随:《迁都驳议》,《新纪元报》1912年9月6日(第1版)。
    (1)白眉初:《国都问题》,《国闻周报》1928年第5卷第25期。
    (2)《旧北平变为新北平》,《京报》1928年7月7日(第2版)。
    (3)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国都南京的认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29年版,第5页。
    (4)叶叔衡:《国都问题》(续),《国闻周报》1928年第5卷第30期。
    (5)白眉初:《国都问题之研究》,《地学杂志》1913年第4期。
    (6)张其昀《中国之国都问题》,《东方杂志》1927年第24卷第9号。
    (7)叶叔衡:《国都问题》(未完),《国闻周报》1928年第5卷第29期。
    (8)龚柏德:《驳白眉初君<国都问题>》,《国闻周报》1928年第5卷第31期。
    (9)沙学浚:《建都论战之批判》,《新中华》1943年第1卷第12期。
    (1)沙学浚:《中国之中枢区域与首都》,《中原》1943年第8卷第6期。
    (2)董时进:《本刊的建都意见》,《现代农民》,1943年第6卷第11期。
    (3)刘载和:《原子时代的建都新论》,大众印刷所1946年版,第50页。
    (4)周宪文:《迁都奠都与建都》,《时代中国》1944年第9卷第2-3期。
    (5)张印堂:《战后中国国都位置之商榷》,《当代评论》1943年第3卷第2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