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会性的自然:戴维·佩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本体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ocial Nature: Natural Ontology of David Pepper's Outlook of Ecological Nature
  • 作者:张琳
  • 英文作者:Zhang Lin;
  • 关键词:戴维·佩珀 ; 社会性的自然 ; 原初境域 ; 生态自然观 ; 自然本体论
  • 英文关键词:David Pepper;;social nature;;primary domain;;outlook of ecological nature;;natural ontology
  • 中文刊名:NJL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9-30
  • 出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18;No.71
  • 基金:西南大学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戴维·佩珀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SWU1809342)
  • 语种:中文;
  • 页:NJLS201803005
  • 页数:9
  • CN:03
  • ISSN:32-1607/C
  • 分类号:39-47
摘要
社会性的自然是戴维·佩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本体论之"根"。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概念的出场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伪善导致的严峻生态危机、苏东传统社会主义的解体和失败产生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及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其理论渊源是:后现代绿色思潮下的生态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各自存在的内在缺陷、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化自然观"以及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自然和社会辩证法的理解等。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性质,是一个社会概念;这一概念本身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社会"关系的辩证观点。他的这些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内涵以生态学意义,进一步延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本体论的内容,从而对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攻击给予了反击,并为佩珀提出他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他的这一概念为他继而提出克服自然异化的途径奠定了基础,并且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了实践方案。
        Social nature is the"root"of David Pepper's natural ontology of the outlook of ecological nature. The concept of Pepper's"social nature"has its era background and theory origins. After 1990 s, the hypocrisy of the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environmental issues led to serious ecological crises, the collapse and failure of traditional socialism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East Europe brought about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estern ecological movement achieved vigorous development. Meanwhile, inherent defects have been found in ecocentrism of postmodern green trends and in modern anthropocentric view of nature; in Frankfurt school, there has been "humanized natural viewpoints"; and ecological Marxists began to study Marx's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and social dialectics in a different way, etc.. Pepper's"social nature", a social concept,has the natur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t contains dialectical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society. These thoughts have given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ature an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ism, and further expanded the contents of natural ontology of Marxism, giving a counterattack to some western Marxists who attacked Marx and providing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Pepper's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of "weak anthropocentrism". Besides, Pepper's concept of"social nature"laid a foundation for him to propose ways to overcome natural alienation and provide a practical blueprint to solve the contemporary global ecological crises.
引文
(1)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前言第2页。
    (2)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译,三联书店,1984年,第175-176页。
    (1)马蕙紫:《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探析》(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第23页。
    (2)马尔库塞:《工业社会与新左派》,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29页。
    (1)富丹:《帕森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学位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第22页。
    (2)倪瑞华:《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4页。
    (3)Reiner Grundmann,Marxism and Ecology,London an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p.26.
    (1)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2页。
    (2)同上,第130页。
    (3)陈佳丽:《“现实的自然”与社会发展的“生态自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4)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3页。
    (5)同上。
    (1)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2-133页。
    (2)同上,第73页。
    (1)孙道进:《哲学座架下的“人类中心主义”梳理》,《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吴贤静:《渊源与超越:深生态学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形而上思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3)向益红:《佩珀对生态社会主义的诠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8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