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心里住着一个“故乡”的散文家——从徐可散文集《背着故乡去远行》说起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ssayist with “Hometown” Dwel ing in the Heart:A Talk Starting from Xu Ke's Collection of Essays Going Afar with Hometown in the Backpack
  • 作者:刘艳
  • 英文作者:Liu Yan;
  • 关键词:故乡 ; 背着故乡去远行 ; 晚明小品 ; 汪曾祺 ; 有“识”有“学”
  • 中文刊名:DWXS
  • 英文刊名:Soochow Academic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东吴学术
  • 年:2019
  • 期:No.52
  • 语种:中文;
  • 页:DWXS201903009
  • 页数:8
  • CN:03
  • ISSN:32-1815/C
  • 分类号:89-96
摘要
作家徐可,在著译之外,一直致力于散文写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并陆续收获了各种奖项。二○一八年十月,徐可的《背着故乡去远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所收系作者笔耕三十年美文精选。作家是在回归故乡和背着故乡远行的写作当中,开启他的文学与精神之旅的。无论是西方作家还是中国现代以来的作家,几乎每个作家心里都有一个"故乡"。故乡是作家写作的出发地和精神回返地。徐可在散文中写下了故乡的风俗物事人情,与时下很多的抛弃故乡、努力向往城市和执着于物质事象的写作不同,他以"文贵以自娱"的心态——承袭自晚明小品文的性情和心态,为故乡写作了一篇篇或叙事或抒怀的抒情诗。而接续晚明小品和故乡前辈汪曾祺的文脉,是徐可散文写作上的"故乡"。在散文观念上,徐可一直强调散文须有"识"有"学",这也助益徐可创作出了大量走出"故乡"的散文。心里住着一个"故乡"的散文家徐可,在大地上行走,即使孤独,也要在大地上留下他的印记——他的散文。
        
引文
(1)苏童:《创作,我们为什么要拜访童年?》,小说月报微信公号《我们为什么要拜访消失的童年》[小说公会]2014年8月3日;摘自《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第4期。
    (2)《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编辑、迟子建:《与迟子建对谈: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载《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5年第3期。
    (1)徐可:《散文是真诚的艺术》,《背着故乡去远行》,第275-276页,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1)(2)参见李洁非:《散文散谈--从古到今》,《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
    (1)徐可:《寂寞》,《背着故乡去远行》,第215页,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2)徐可:《丝绸盛泽》,《背着故乡去远行》,第68-69页,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