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理论拓进与“当代”之发现——读陈晓明《无法终结的现代性》兼论当代文学研究方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oretical Extension and Discovery of “the Contemporary”:A Tentative Discussion of “The Modernity That Cannot Be Ended” and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Research Method
  • 作者:李强
  • 英文作者:Li Qiang;
  • 关键词: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 当代性 ; 当代文学研究
  • 中文刊名:DWXS
  • 英文刊名:Soochow Academic
  • 机构: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东吴学术
  • 年:2019
  • 期:No.52
  • 语种:中文;
  • 页:DWXS201903003
  • 页数:7
  • CN:03
  • ISSN:32-1815/C
  • 分类号:35-41
摘要
在《无法终结的现代性》中,陈晓明系统地回应了"为何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后现代思想文化的冲击后却没有转向后现代"这一难题。在"无法终结的现代性"这一理论视域下,他以"世界性"与"晚郁"这双重维度确立了当代文学的"当代性"。这种"发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既重申了理论之于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也提供了一种将生命经验与时代、文学相融通的可能。
        
引文
(1)陈晓明:《无法终结的现代性--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自序,第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1)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第405-40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6)陈晓明:《无法终结的现代性--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第5、5、1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法]J-F·利奥塔:《重写现代性》,杨雁斌、薛晓源编选:《重写现代性:当代西方学术话语》,第52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陈晓明:《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
    (4)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1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3)(4)陈晓明:《无法终结的现代性--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第61、99-100、49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第19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3)(4)(5)陈晓明:《无法终结的现代性--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第275、502、294、275、5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1)[美]勒内·韦勒克奥斯丁·沃伦:刘象愚、邢培明等译,《文学理论》,第27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3)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第3、8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4)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第15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谢冕等:《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上海文学》1995年第2期。
    (6)参见唐弢《当代文学不宜写史》(《文汇报》,1985年10月29日)、施蛰存《当代事,不成“史”》(《文汇报》1985年12月2日)。
    (7)李杨:《为什么关注文学史--从〈问题与方法〉谈当代“文学史转向”》,《南方文坛》2003年第6期。
    (8)据吴秀明的观察,近些年,国家和地方研究项目中对当代文学史料工作的资助有所增加。如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就有“新中国文学史料综合研究、分类编纂与数据库建设”一项;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中,首次将当代文学史料(具体题目为“50-7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列入。学术刊物也普遍加大了对当代文学史料的用稿,《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了不少当代文学史料方面的研究文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还设有固定的“文献史料”栏目,几乎每期都刊发当代文学史料方面的文章。(参见吴秀明:《一场迟到了的“学术再发动”--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特点与问题》,《学术月刊》2016年第9期)。到2019年,吴秀明所描述的状况仍在持续。
    (9)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东吴学术》策划的“学术年谱”系列,包括“当代著名作家”“当代著名批评家”。相关介绍可参考布莉莉、黄发有的《〈东吴学术〉“学术年谱”与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小说评论》2016年第1期)。
    (1)(2)程光炜:《当代文学的“历史化”》,第21、28-2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陈晓明:《无法终结的现代性--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第1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洪子诚:《我们为何犹豫不决》,《南方文坛》2002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