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峰黄土高原冬季平均气温对苹果树发育期的影响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Xifeng Loess Plateau Winter Average Temperature Effects on Apple Tree Development Analysis
  • 作者:刘小金 ; 王胜 ; 武艳娟 ; 王洋
  • 英文作者:Liu Xiaojin;Wang Sheng;Wu Yanjuan;Wang Yang;
  • 关键词:西峰黄土高原 ; 冬季平均气温 ; 变化规律 ; 苹果树发育期 ; 影响分析
  • 中文刊名:GSKJ
  • 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机构:甘肃省平凉市气象局;甘肃省环县气象局;甘肃省崇信县气象局;
  • 出版日期:2019-03-30
  • 出版单位:甘肃科技
  • 年:2019
  • 期:v.35
  • 语种:中文;
  • 页:GSKJ201906050
  • 页数:3
  • CN:06
  • ISSN:62-1130/N
  • 分类号:141-143
摘要
用西峰黄土高原1984~2016年冬季平均气温和1984~2016年苹果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苹果树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99年为-0.5℃,比常年偏高2.3℃,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4.9℃,比常年偏低2.1℃。冬季平均气温80年代后期偏低,90年代偏高,2001~2016年偏高,33年来线性上升趋势为0.051℃/a。冬季平均气温与苹果树各发育期均为反相关,反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始期,相关系数为-0.44,其次是展叶始期,相关系数为-0.43,再是叶芽开放期,相关系数为-0.43。西峰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年与最低年苹果树各平均发育期差异最显著的是开花始期和开花盛期,偏高年比偏低年提前了12 d,其次是开花末期,提前了11 d,再是展叶始期和展叶盛期,提前了7 d,最后是叶芽开放期,提前了6 d。
        
引文
[1] IPCC.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Synthesis Report of the IPCCFourth Assessment Report[M].Cambridge, UK: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7.
    [2]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增刊):1-5.
    [3]唐国利,任国玉.近百年来我国地表气温变化的再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91~798.
    [4]秦大河,陈振林,罗勇,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2):63-73.
    [5]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等.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63(6):942~956.
    [6]孙林海,赵振国.我国暖冬气候及其成因分析[J].气象,2004,30(12):57-60.
    [7]屠其璞,邓自旺,周晓兰.中国气温异常的区域特征研究.气象学报,2000,58(3):288-296.
    [8]胡桂芳,李芸,李德萍.山东近百年来的最高、最低温度变化.气象,2004,30(11):43-46.
    [9]江志红,丁裕国.近百年上海气候变暖过程的再认识———平均温度与最低、最高温度的对比.应用气象学报,1999,10(2):151-159.
    [10]马柱国,符淙斌,任小波,等.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J].地理学报,2003,58(增刊):11-20.
    [11]钱维宏;张玮玮.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J].大气科学,2007,23(2):238-244.
    [12]黄嘉佑,胡永云.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J].气象学报,2006,64(5):614-621.
    [13]陈文海,柳艳香,马柱国.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J].高原气象,2002,21(3):251-257.
    [14]李万源,钱正安.中蒙干旱半干旱区冬、夏季地面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Ⅰ):1月[J].高原气象,2005,24(6):889-897.
    [15]施雅风,沈永平,李栋梁,等.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第四纪研究,2003,23(2):152-164.
    [16]任朝霞,杨达源.近50a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研究[J].第四纪研究, 2006,26(2):299-300.
    [17]伍俊艺,房一禾,顾正强,等.中国冬季气温的时空特征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6):94-98.
    [18]黄嘉佑,胡永云.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J].气象学报,2006,(5):614-621.
    [19]叶飞,张青.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概述[J].贵州气象,2014,(6):23-26.
    [20]周国华,罗小莉,王盘兴,等.中国冬季气温异常EOF分析的改进[J].大气科学学报,2012,(3):295-303.
    [21]惠素敏,郑昭佩,许春花,等.近65年来中国冬季气温的变化研究[J].绿色科技,2015,(11):12-16.
    [22]侯亚红,路爽,张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法浅析中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变化特征[J].江西农业学报,2011,(4):136-138.
    [23]刘雅星,范广洲,董一平,等.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3.
    [24]郭江勇,陈少勇,高蓉,等.气温变暖对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的影响分析[J].中国沙漠,2010,30(1):175-181.
    [25]孙军鹏.西北地区1951~1999年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93-6696.
    [26]王娜,王冀,王琦等.陕西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成因[J].干旱气象,2016,34(4):604-6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