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中美人权观的“主体”差异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段治文 ; 陈姝娅
  • 关键词:中国 ; 美国 ; 人权观 ; 分歧 ; 主体论
  • 中文刊名:HSKX
  • 机构: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3-08-25
  • 出版单位:广西社会科学
  • 年:2013
  • 期:No.218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810004)
  • 语种:中文;
  • 页:HSKX201308028
  • 页数:5
  • CN:08
  • ISSN:45-1185/C
  • 分类号:131-135
摘要
对于权利主体——"人"的不同理解是导致中美人权观分歧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权注重人是社会人的本质属性,主张个人作为社会的"单元"形态存在,个人权利受到具体社会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美国人权则注重人是自然人的本质属性,主张个人作为社会的"单独"形态存在,个人权利不受具体社会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主体解析差异导致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相关范畴上长达数十年的争论,影响了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引文
[1][9]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外交政策[EB/OL].(2012-05-22)[2013-01-11].http://bbs.news.163.com/bbs/society/876768.html.
    [2]万斌文集:第四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243.
    [3]约翰.洛克.政府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11.
    [4][8]赵一凡.美国的历史文献[M].北京:三联书店,1989:17;17.
    [5]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70.
    [6][7]约翰.洛克.政府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5-6.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86.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
    [14][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84.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14.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
    [18]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406.
    [19]理查德.尼克松.超越和平[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146.
    [20]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0.
    [21][22][23]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7;1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