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离乱杭州——战争记忆与杭州记事文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晓真
  • 中文刊名:DWXS
  • 英文刊名:Soochow Academic
  • 机构: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3-01-15
  • 出版单位:东吴学术
  • 年:2013
  • 期:No.14
  • 语种:中文;
  • 页:DWXS201301013
  • 页数:18
  • CN:01
  • ISSN:32-1815/C
  • 分类号:75-92
摘要
<正>杭州富庶繁华,又有西湖依傍在侧,从来是四时游赏之地,士女闲都之所。这个城市的联想是奢华、艺文、才情,以及西子般的美貌丽容,蕴藉风流。然而杭州也是江南要地,更曾是多朝帝都,改朝换代之际,又何能凭斯文一派躲过兵燹?战乱一向是城市历史记忆重要的一环,于杭城亦如是。每逢兵祸,因城市人口密集,又有城墙与外界隔绝,故坚守则往往困于粮运阻断,一旦城破,则不免集体劫杀焚掠,在极短的时间可造成极大的破坏。当此之时,以文为事者,虽身
        
引文
锺毓龙编著:《说杭州》,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第11册,第5-6页。锺毓龙,杭州人,终身为教师,曾任浙江通志馆副总编,著有《中国神话史》、《说杭州》、《浙江地理考》等。
    ②胡晓真在《声色西湖———“声音”与杭州文学景味的创造》一文中已就此一层面有所论述。见《中国文化》25/26期(2007年秋季号),第72-92页。
    ③刘基:《刘基集》,第395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⑤黄周星:《山川不朽仗英雄》,顾希佳选注:《西湖竹枝词》,第120页,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
    ①②杨维祯编:《西湖竹枝集》,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第26册,第83、88-89页,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③邢云路:《妾心愁雨又愁云》,顾希佳选注:《西湖竹枝词》,第120页。
    ④邵泰宁:《水色山光死不分》,顾希佳选注:《西湖竹枝词》,第116页。
    ⑤王思任:《避园拟存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78册,第199-200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①③黎遂球:《西湖杂记》,丁丙编:《武林掌故丛编》第9集,第2431-2432、2432页,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1967。
    ②吴静腑,其人待考。侯赤社,本名侯方夏,侯恂子,侯方域的兄弟。方尔止即明末清初名士方文(1612-1669)。
    ④⑤《西湖文献集成》第3册,第1151、1152-1153页,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⑥胡晓真:《声色西湖──“声音”与杭州文学景味的创造》,《中国文化》25/26期(2007年秋季号),第72-92页。
    ⑦薛纤阿诗,收入陈文述编《兰因集》,见《丛书集成续编》第38册,第862-863页,上海:上海书店,1994,据武林掌故丛编影印。
    ⑧见康正果《泛文与泛情———陈文述的诗文活动及其他》,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第727-760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①见康正果《泛文与泛情———陈文述的诗文活动及其他》,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第727-760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②管筠:《西湖三女士墓记》,陈文述编:《兰因集》,见《丛书集成续编》第38册,第853页。
    ③④管筠自称“家母梦大士携青衣垂髫女子持双头莲花而生余,说者以小青后身解之”。陈文述编:《兰因集》,第862、853页。
    ①见Patrick Hanan,“Fengyue Meng and the CourtesanNovel”,HJAS58.2(Dec.1998),pp.345-372。笔者之前探讨的所谓“西湖小说”,则都是短篇小说集,见胡晓真《声色西湖──“声音”与杭州文学景味的创造》。
    ②③见《乐府遗音》,《续修四库全书》第1723册,第43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①张岱:《西湖梦寻·自序》,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第171-172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②③刘一清:《钱塘遗事》,《四时幽赏录外十种》,第5、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6卷,“板荡凄凉”,见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第3册,第352-353页,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①这是杭人范祖述在太平军陷城后所写的《杭俗遗风》一书中对杭州的赞语。见范祖述《杭俗遗风》,第1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②见民国时期锺毓龙的《说杭州》一书,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第11册,第344-345页。
    ③收入寄云山人(余治)编《江南铁泪图》,第105-107页,台北:广文书局,1974。
    ④Tobie Meyer Fong在研究余治的专论中,则指出其演说文体实与太平天国的语言声气相通。见“Cities ofSin:Taiping War as Retribution for Urban Excess”,宣读于“进入中国城市:社会史与文化史的视野”,台北:中研院史语所,2007年12月13-15日。
    ⑤寄云山人(余治)编:《江南铁泪图》,第91-02页。
    ⑥蔡玉瀛:《庚辛泣杭录序》,丁丙编:《庚辛泣杭录》,收入《丛书集成续编》第166册,第504页,上海:上海书店,1994,据《武林掌故丛编》本影印。
    ①Rania Huntington,“Chaos,Memory,and Genre:Anec-dotal Recollections of the Taiping Rebellion,”CLEAR27(2005),p.60.
    ②Ibid.,p.70.
    ③有关丁氏家族的介绍,见沈新民《清丁丙及其善本书室藏书志研究》,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1。
    ④有关丁丙的生平及其对杭州的贡献,除沈新民的著作外,还可见翁福清《杭州乡邦文化的功臣———丁丙》,《东方博物》第14期。同是杭州人的俞樾与丁丙也是好友,丁丙死后,俞樾为之作《丁松生家传》(松生为丁丙别字),可为参照。
    ②③④丁丙编:《庚辛泣杭录》,见《丛书集成续编》第166册,第301、349页,上海:上海书店,1994,据《武林掌故丛编》本影印。
    ①②③④⑤⑥⑦丁丙编:《庚辛泣杭录》,见《丛书集成续编》第166册,第346-347、416-417、413、419、419、419-420、420页。
    ①③④⑤⑥⑦丁丙编:《庚辛泣杭录》,见《丛书集成续编》第166册,第420-421、423、424、424、424、426页。
    ②许奉恩,字叔平,室名兰苕馆,安徽桐城人,活跃于道、咸、同时期。先后受聘于徽州知府张其仁、浙江学政李国杞、安徽巡抚程懋采、江苏布政使倪文蔚、两淮盐运使方浚颐等人做幕。着有《兰苕馆诗钞》、《兰苕馆外史》(一名《里乘》)等。其生平大要可见贺岚澹《前言》,收入许奉恩著、贺岚澹校点:《兰苕馆外史》,第1-2页,合肥:黄山书社,1996。
    ①方浚颐(1815-1889),字子箴,号梦园,定远人。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进士。1869年(同治八年)任两淮盐运使,1876年(光绪二年)任四川按察使,晚年居扬州主讲安定书院。
    ②许奉恩述、方浚颐撰:《转徙余生记》,收入《丛书集成续编》史部第25册,第925页,上海:上海书店,1995。
    ③许奉恩:《转徙余生记·跋》,收入《丛书集成续编》,史部第25册,第943页,上海:上海书店,1995。
    ④⑤⑦丁丙编:《庚辛泣杭录》,见《丛书集成续编》第166册,第432、433、440页。
    ⑥张光烈幼年时目睹母亲姚氏殉难,成年后把自己改名为“光烈”,并终生致力于表彰母亲。他的文字深深印刻着长年的心理创伤。梅尔清对此有精辟的描述与讨论,见Tobie Meyer-Fong,“Remembrances of aMartyred Mother:Personal Pain and Public Honors inZhang Guanglie’s Xiuyou ji”,“明清文学文化中的秩序与失序”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8年8月28-29日。
    ①②③④⑤⑥⑦丁丙编:《庚辛泣杭录》,见《丛书集成续编》第166册,第451、453、456、456-457、460-461、463页。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丁丙编:《庚辛泣杭录》,见《丛书集成续编》第166册,第471、474、474、474-475、475、495、496、496页。
    ①据丁丙《宜堂小记》指出,《庚辛泣杭录》于光绪二十一年(丁丙六十四岁),二月开始编辑,十一月刊毕。见《先考松生府君年谱》,第210页。
    ②钟毓龙编著,钟肇恒增补:《说杭州》,第340页。
    ①钟毓龙编著,钟肇恒增补:《说杭州》,第347页。
    ②丁丙之子丁立中编纂《先考松生府君年谱》,根据丁丙《宜堂小记》(佚)的记录,指出“(庚申年二月)二十日,先伯竹舟公(丁申)偕府君劝集箔业工人驻守城”。据丁立中的引述,丁丙对丁申促成箔业工人助战一事,相当肯定。见丁立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谱》,收入《清代民国藏书家年谱》第5集,第28-29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③赵烈文(伟甫):《庚申避乱实录》,谢五知校订,收入谢兴尧辑《太平天国丛书十三种》,中华文史丛书,第8辑,第60册,台北:华文书局,1969。
    ④赵烈文:《庚申避乱实录》,谢五知校订,第253、255-256、254页。
    ⑤赵园:《想象与叙述》,第1-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①②蒋坦:《秋灯琐忆》,第3-4、4页,上海:世界书局,1935。
    ③见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第27、622-62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