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合水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孟子圆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合水地区 ; 储层物性 ; 沉积作用 ; 成岩作用
  • 中文刊名:GWCJ
  • 英文刊名: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 机构: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国外测井技术
  • 年:2019
  • 期:v.40;No.229
  •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8269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016JQ402)
  • 语种:中文;
  • 页:GWCJ201901018
  • 页数:4
  • CN:01
  • 分类号:58-61
摘要
本文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测井等实验手段对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物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角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屑成分、结构成熟度以及沉积微相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成岩作用的改造是储层物性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区储层孔隙度经强烈压实作用损失25.96%,经胶结作用孔隙度损失2.99%。溶蚀作用属于建设性成岩作用,使孔隙度增加0.6%。
        
引文
[1]杨华、付金华、何海清等,鄂尔多斯华庆地区低渗透岩性大油区形成与分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39(6):641-648.
    [2]王金鹏、彭仕宓、赵艳杰等,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8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30(2):170-174.
    [3]徐波,吴定地区延长组长4+5砂岩储层特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2(3):459-465.
    [4]张章、朱玉双、陈朝兵等,合水地区长6油层微观渗流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地学前缘, 2012, 19(2):176-182.
    [5]杨县超,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演化[D],西北大学, 2009.
    [6]吴小斌、侯加根、孙卫,特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及孔隙演化定量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11):3438-3446.
    [7]史超群、王云龙、秦智等,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J],古地理学报, 2016, 18(2):251-264.
    [8]万友利、张哨楠、丁晓琪等,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成岩作用与优质储层关系研究[J],新疆地质,2013(2):207-212.
    [9]石良、金振奎、闫伟等,异常高压对储集层压实和胶结作用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北次凹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3):310-318.
    [10]陈刚、林良彪、王威等,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 2014, 36(4):405-4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