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交通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有效性评价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onitoring Wildlife Traffic Channel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Infrared Camera
  • 作者:朱广河 ; 李娜 ; 王云 ; 关磊 ; 孔亚平
  • 英文作者:Zhu Guang-he;Li Na;Wang Yun;
  • 关键词:公路 ; 铁路 ; 野生动物 ; 路域 ; 桥梁 ; 涵洞 ; 道路生态学
  • 中文刊名:GWGL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5-15 17:05
  • 出版单位:中外公路
  • 年:2019
  • 期:v.39;No.246
  •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项目(编号:2016-106575);;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编号:2018-1-1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4BAG05B06);; 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编号:201600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20170617)
  • 语种:中文;
  • 页:GWGL201902067
  • 页数:3
  • CN:02
  • ISSN:43-1363/U
  • 分类号:323-325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交通建设向山区和生态敏感区延伸,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中国在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评价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初步提出了交通野生动物通道监测与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包括选择监测的通道、确定目标物种、设置红外相机(数量、位置、高度、角度、参数等)、有效性评价(独立照片选择与分类、定义"尝试穿越"与"实际穿越"、有效性评价)。以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K2991+500涵洞为依托,应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藏野驴对该涵洞穿越的有效性评价,效果良好。该文还指出了未来要继续深化研究的几个方面。
        
引文
[1]FORMAN RTT,SPERLING D,BISSONETTE JA,et al.Road Ecology:Science and Solutions[M].Washington:Island Press,2003.
    [2]VAN der ree,R,SMITH DJ,GRILO C.Handbook of Road Ecology[M].Oxford:John Wiley&Sons,Ltd,2015.
    [3]CLEVENGER AP,HUIJSER M.Wildlife Crossing Structure Handbook-Design and Evaluation in North America[R].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2011.
    [4]王云,简丽,顾晓峰.关于赴日本参加2015年国际野生动物管理学大会的报告[J].交通运输研究,2015(5).
    [5]殷宝法,淮虎银,张镱锂,等.青藏铁路、交通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12).
    [6]吴晓民,王伟.青藏铁路建设之野生动物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XIA L,YANG QS,LI ZC,et al.The Effect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on the Migration of Tibetan Antelope Pantholopshodgsonii in Hoh-Xil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hina[J].Oryx,2007,41:352-357.
    [8]YANG QS,XIA L.Tibetan Wildlife is Getting Used to the Railway[J].Nature,2008,452:810-811.
    [9]李耀增,周铁军,姜海波.青藏铁路格拉段野生动物通道利用效果[J].中国铁道科学,2008(4).
    [10]张洪峰,封托,姬明周,等.青藏铁路小桥被藏羚羊等高原野生动物利用的监测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9(10).
    [11]Pan WJ,Lin L,Luo AD,et al.Corridor Use by Asian Elephants,China[J].Integrative Zoology,2009,4:220-231.
    [12]王云,王德民,关磊,等.鹤大高速交通靖宇保护区段野生动物通道设计[J].吉林交通科技,2015(4).
    [13]朱玉峰,沈毅,董博昶,等.新疆明哈高速交通野生动物通道设置[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14]肖治术,李欣海,姜广顺.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多样性,2014(6).
    [15]张履冰,崔绍朋,黄元骏,等.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问题与限值[J].生物多样性,2014(6).
    [16]汤小明,张德怀,马志红,等.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冬春季地面活动鸟兽红外相机初步调查[J].动物学杂志,2016(5).
    [17]王云,关磊,朴正吉,等.应用红外相机技术监测长白山区交通对大中型兽类出现率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6(4).
    [18]STRASBURG JL.Conservation Biology:Roads and Genetic Connectivity[J].Nature.2006,440:875-87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