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袁同礼、费正清与抗战时期中美学术文化交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ung Li Yuan and John K.Fairbank and China-U.S. Cultural Exchange during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 作者:王成志
  • 英文作者:Chengzhi Wang;
  • 关键词:抗日战争 ; 袁同礼 ; 费正清 ; 中美文化交流 ; 图书馆
  • 中文刊名:AD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3;No.237
  • 语种:中文;
  • 页:ADZS201902009
  • 页数:8
  • CN:02
  • ISSN:34-1040/C
  • 分类号:82-89
摘要
抗战期间,袁同礼和费正清发起、参与、主办中美学术文化交流机构——美国驻华大使馆学术资料服务处和国际学术文化资料供应委员会,通过这两个机构推动中美书刊文献交流:美国图书馆界集体向艰苦抗战的中国采购中文书刊,美国公私机构免费向中国提供图书文献,甚至在抗战后期提供大学教学实验设备和教科书等援助,中方向美国提供大量战时文献资料。他们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促成了中美学术资料和文化的双向、平等、互利交流。
        
引文
(1)徐家璧:《袁守和先生在抗战期间之贡献》,《传记文学》1965年第8卷第2期,第40~45页;朱传誉:《袁同礼传记资料》,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年,第18~21页;Yuan Zhou and Calvin Elliker,“From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Books for China Programs during World War II”,Libraries&Culture,32,Spring 1997,pp.191-226.
    (2)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工作报告》(1939年1月至12月),《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集刊》第1期,1940年,第11~26页;李晓明、李娟:《袁同礼与中日战事史料征集会》,国家图书馆编:《袁同礼纪念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第135~144页。
    (3)Wilma Fairbank,America's Cul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1942-1949,Cultural Relations Programs of the U.S.Department of State:Historical Studies,Washington,D.C.:Bureau of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U.S.Dept.of State,1976;杨雨青:《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美国国务院中美文化关系项目初探》,《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4期,第69~81页。
    (1)除非特别注明,所引的有关袁同礼的档案主要为哥伦比亚大学档案馆存藏,相关文件多散见于以下卷宗:(1)Central Files“Y”1933-1934,Box 314/6,1944-1945 Box 314/17;(2)Carl M.White,CF 390/2-3;(3)Aradath Markel,CF Box 182,folder 10;(4)Historical Biographical Files,Box 343,f-6;(5)Alumni Federation Card,Box 41;(6)Commencement-Programs,Scrapbooks,Collections.
    (2)Ray Trautman,A History of the School of Library Service 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4.
    (3)全根先:《袁同礼与国家图书馆的业务建设》,国家图书馆编:《袁同礼纪念文集》,第159~168页。
    (4)王成志:《袁同礼先生和哥伦比亚大学》,国家图书馆编:《袁同礼纪念文集》,第239~248页。
    (5)刘卓英:《毕生尽瘁图书馆事业的袁同礼》,《新文化史料》1998年第1期,第50~56页。
    (6)综合参考哥大University Archives有关University Medal早期文件的信息外,也参考哥大近几十年授予University Medal的资料。
    (7)Columbia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 Honorary Degrees Awarded In the Years 1902-1945 Appreciations by Nicholas Murray Butler,Twelfth President of 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46,pp.260-261.
    (8)《袁同礼君自纽约来函》,《国讯》1934年第72期,第199~200页。
    (1)刘景修:《国民党对美国宣传活动的缘起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重庆文史资料》第38辑,1992年,第522~529页。按,夏南汉神父为Father Cormac Shanahan(1899-1987)。
    (2)John K.Fairbank,“Tung Li Yuan as I Knew Him”,袁澄:《思忆录:袁守和先生纪念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第18~20页。
    (3)Pamela Spence Richards,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 Wartime:The Allied-German Rivalry,1939-1945,Westport,CT:Greenwood Press,1994,pp.78-79.
    (4)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ational Postal Museum,Victory Mail,https://postalmuseum.si.edu/VictoryM ail/index.html.
    (1)张颖:《活跃在陪都涉外新闻界的龚澎》,《重庆文史资料》第43辑,“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专辑”,1995年8月,第66~72页。
    (2)曾凡菊:《袁同礼与北图善本运美之前前后后》,《学术论坛》2008年31卷5期,第156~178页。
    (3)Wilma Fairbank,America’s Cultural Experience in China,1942-1949,Cultural Relations Programs of the U.S.Department of State:Historical Studies,p.59.
    (4)Wilma Fairbank,America’s Cul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1942-1949,Cultural Relations Programs of the U.S.Department of State:Historical Studies;Yuan Zhou and Calvin Elliker,“From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Books for China Programs during World War II,”Libraries&Culture,32,Spring 1997.
    (5)王成志:《为什么哥大会有这些中文资料---仆人丁氏、费正清、袁同礼、岳良木与百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中华读书报》2013年3月13日。
    (1)John K.Fairbank,Chinabound:A Fifty-year Memoir,New York:Harper&Row,1982,pp.209-210.
    (2)《查美国驻华大使馆学术资料处来函特载》,《日本评论》1942年第16卷14期,第2页。
    (3)John K.Fairbank,Chinabound:A Fifty-year Memoir,p.219,p.214.
    (4)Paul M.Evans,John Fairbank and the American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hina,New York,NY:Blackwell,1988,p.93.
    (5)《美国会图书馆搜集我国书报费正清由滇来桂在各地从事选购》,《大公报》(桂林)1943年8月24日。
    (1)Ping-kun Yu,Chinese Collections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Excerpts from the Annual Report(s)of the Librarian of Congress,1898-1971,Washington:Center for Chinese Research Materials,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1974,p.706.
    (2)程焕文:《裘开明年谱》,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前揭王成志《为什么哥大会有这些中文资料---仆人丁氏、费正清、袁同礼、岳良木与百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4)肖朗、施峥:《李约瑟与近代中英文化教育交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5~14页。
    (5)李世安等:《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第7卷·战时英国对华政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78页。
    (1)《国际学术文化资料供应委员会章程》(第一〇五八号,三十二年一月八日),《教育部公报》1943年第15卷第1期,第1~2页、9页。
    (2)《国际学术文化资料供应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3年第6卷第3/4期合刊,第5页。按,文中说“委员会共11人”,但只列出10人姓名。
    (3)《输入国际学术资料教部设学术文化资料供应会由美输入图书影片放大阅览》,《大公报》(重庆)1943年1月3日。
    (4)《本院大批制造影片图书阅览机:中美两政府文化合作,解决书荒之影片图书》,《电影与播音》1942年第1卷第7/8期合刊,第6页。
    (5)魏永康:《我国电化教育事业之先驱》,《物理》2010年第6期,第435页。
    (1)《战后国际文化合作的始基:记重庆国际文化资料供应委员会》,《大公报》(重庆)1943年11月22日。
    (2)刘劲松:《抗日战争与缩微胶卷输入中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第6期,第95~101页。
    (3)《中华农学会图书影片室览阅规则》,《中华农学会通讯》1943年第31期,第29~30页。
    (4)《中美文化资料供应委员会组织规程》,《教育部公报》1945年第17卷第11期,第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