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代新疆地区龙王庙信仰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ultic Studies on the Temple of Dragon King in Xinjiang under Qing Rule
  • 作者:咸成海
  • 英文作者:Xian Chenghai;
  • 关键词:清代新疆 ; 龙王庙信仰 ; 水利 ; 分水
  • 英文关键词:the Qing Dynasty;;Xinjiang;;the Temple of Dragon King;;irrigation
  • 中文刊名:ZHWL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 机构: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8
  • 出版单位:中华文化论坛
  • 年:2019
  • 期:No.154
  • 基金: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国家治理视阈下的清代回疆社会生活研究”(项目编号:XJ107621705)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HWL201902014
  • 页数:10
  • CN:02
  • ISSN:51-1504/G0
  • 分类号:129-137+161
摘要
乾隆中期清朝统一新疆后,组织大批军民移居新疆,龙王庙信仰亦随之从中国农耕的核心地带传入并扎根天山南北绿洲农耕区域。为适应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龙王庙亦由中原"求雨"功能演进为新疆地区的"求水""分水"功能,在新疆灌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仿效内地习俗"在边徼遐荒之地新疆大建龙王庙,是内地移民文化惯性的体现,加强了新疆地区的中原文化认同,同时也反映出清政府在多民族大一统格局下对边疆社会治理的深层次考量。
        After the unification of Xinjiang under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mid-Qianlong period, the government organized a large number of inland people to move to Xinjiang. The cult of the Dragon King's Temple was also gradually spread and rooted from the central farming areas in China to the farming areas of the northern-southern oasis of Tian Shan Mountain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uniqu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Xinjiang, the function of the Dragon King's Temples evolved from "rain seeking praying" in the central plains to "water seeking praying" and "water dividing praying" in Xinjiang,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cal irrigation activities. "Following the customs of the inland" and building the Temples of Dragon King in the desert areas of Xinjiang, not only reflects the extension of immigrant cultural sphere of inland China, but also strengthens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central plains in Xinjiang. Meanwhile, it embodies the profound consideration of the Qing government on the social governance of the border areas in the grid of multi-ethnic unification
引文
(1)曹雷、晓章:《中华古庙名人庙·祖宗庙·神灵庙》,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96页;郭立诚:《中国民俗史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08页。
    (2)与水利有关的龙王庙和龙王民间信仰问题,王培华在论文中有所涉及,论述精辟且富于启发性,极具参考价值。因重点是考察分水用水,故未围绕此问题展开详细论述,进行具体探讨。参见王培华:《清代新疆解决用水矛盾的多种措施——以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道为例》,《西域研究》2011年第2期;《清代新疆的水资源分配制度》,《西域研究》2015年第3期。
    (1)张爱华:《“进村找庙”之外: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勃兴》,《史林》2008年第5期,第166-177页。
    (2)巨国柱:《阜康县乡土志》,马大正等整理:《新疆乡土志稿》,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02页。
    (3)王树枬等纂修,朱玉麒等整理:《新疆图志》卷37《祀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676页。
    (4)虞祖尧等主编:《中国古代经济著述选读》(下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43页。
    (1)永保纂:《乾隆伊犁事宜》卷1《北路总说》,《中国地方志集成·新疆府县志辑》(第9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317页。
    (2)钟方纂:《道光哈密志》卷11《格子烟墩泉水碑文》,《中国地方志集成·新疆府县志辑》(第11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93-94页。
    (3)永保修,达林、龙铎合纂:《乌鲁木齐事宜》,王希隆:《新疆文献四种辑注考述》,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91、94、100页。《乌鲁木齐事宜》系嘉庆元年(1796)成书,不分卷,约32000余字。所载疆域、山川、城池、官制、文职、满营官制兵额、绿营官制兵额、民户户口、地亩、金厂、铁厂、孳生马厂等门。载事截止年限为乾隆六十年(1795),是继《乌鲁木齐政略》之后较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原有乾隆、嘉庆年间刻本,1950年,吴丰培辑入《边疆丛书续编》,1995年,王希隆编入《新疆文献四种辑注考述》。
    (4)格琫额:《乾隆伊江汇览》,《中国地方志集成·新疆府县志辑》(第9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538页。
    (1)表1-4资料来源:王树楠等纂修,朱玉麒等整理:《新疆图志》卷37《祀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679-690 页。
    (1)王树楠等纂修,朱玉麒等整理:《新疆图志》卷52《物候》,第918页。
    (2)杨存蔚:《绥来县乡土志》,马大正等整理:《新疆乡土志稿》,第80页。
    (3)钟方纂:《道光哈密志》卷11《格子烟墩泉水碑文》,《中国地方志集成·新疆府县志辑》(第11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93-94页。
    (4)该碑现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碑高1.52米,宽0.64米,厚0.15米。
    (1)贾建飞:《清代新疆的内地坛庙:人口流动、政府政策与文化认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2期,第90-103页。
    (2)王树楠等纂修,朱玉麒等整理:《新疆图志》卷28《实业一·农》,第540页。
    (3)代表性成果可参见王培华:《清代伊犁屯田的水利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79-86页;王培华:《清代新疆的争水矛盾及其原因——以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道为例》,《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第121-129页;王培华:《清代新疆解决用水矛盾的多种措施——以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道为例》,《西域研究》2011年第2期,第83-92页;王培华:《清代新疆的分水措施、类型及其特点——以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道为中心》,《中国农史》2012年第3期,第22-30页;张莉:《从环境史角度看乾隆年间天山北麓的农业开发》,杨朝飞主编:《中国环境史研究第四辑:理论与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82页;王金环:《清代新疆水利开发研究》,新疆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第49-54页;鲁靖康:《清代新疆农耕区水利纠纷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36-42页,等。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宫中朱批奏折》04-01-05-0177-008,光绪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锡纶奏为筹款兴修阿奇乌苏大渠及支渠开工日期事。
    (5)有关清代新疆民间信仰和庙宇(关帝庙、刘猛将军庙、八蜡庙,城隍庙等)的研究,可参见齐清顺:《清代新疆的关羽崇拜》,《清史研究》1998年第3期,第101-106页;陈旭:《新疆的关帝庙与关帝崇拜》,《世界宗教文化》2009年第4期,第37-40页;黄达远:《清代镇西“庙宇冠全疆”的社会史考察》,《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112-115页;黄达远:《清代新疆北部汉人移民社区的民间信仰考察》,《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2期,第169-173页;贾建飞:《清代新疆的内地坛庙:人口流动、政府政策与文化认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2期,第90-103页;王鹏辉:《清末民初库尔喀喇乌苏的庙宇与汉民社会》,《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第66-70页;王鹏辉:《清代新疆的蝗灾与蝗神信仰》,《西域研究》2017年第4期,第78-88页;咸成海:《新疆乌鲁木齐西山老君庙》,《中国道教》2018第4期,第72-76页,等。
    (1)《清高宗实录》卷597,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壬申,北京:中华书局影印,2008年,第16354页。
    (2)格琫额:《乾隆伊江汇览》,《中国地方志集成·新疆府县志辑》(第9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538页。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文物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74页。
    (4)曹淩汉:《精河直隶厅乡土志》,马大正等整理:《新疆乡土志稿》,第242页。
    (1)椿园:《西域闻见录》卷1,《边疆方志文献初编》组委会:《西北边疆》第2册,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第30页。
    (2)华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84页。
    (3)潘宗岳:《温宿县乡土志》,马大正等整理:《新疆乡土志稿》,第259页。
    (4)张铣:《焉耆府乡土志》,马大正等整理:《新疆乡土志稿》,第280页。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第4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第468页。
    (2)《清高宗实录》卷767,乾隆三十一年八月乙卯,北京:中华书局影印,2008年,第18266页。
    (3)咸成海:《史诗〈玛纳斯〉的习俗文化与民族认同》,《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第112-116、126页。
    (4)李大海:《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研究》,《西域研究》2007年第1期,第88-9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