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艺术视野下西南民族地区乡土景观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祺堃 ; 张熹
  • 关键词:西南 ; 民族地区 ; 乡土景观 ; 景观设计
  • 中文刊名:MZXS
  • 英文刊名:Masterpieces Review
  • 机构: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名作欣赏
  • 年:2019
  • 期:No.641
  • 基金:昆明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培育项目“当代艺术视野下的民族地区城市景观设计研究:以云南为例”(KKSY201655052)
  • 语种:中文;
  • 页:MZXS201909016
  • 页数:4
  • CN:09
  • ISSN:14-1034/I
  • 分类号:51-54
摘要
西南地区地处我国边陲,地形复杂且民族种类众多,长久以来各民族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使得区域间的景观特征差异较大。在当代消费社会语境下,独特的地域性文化被赋予一种潜在的价值,因此旅游开发成为景观营造的重要手段。在大规模旅游开发的背景下,景观的差异具有较强的"标出性"特质,往往成为开发的重点。然而地域性景观不仅表现为视觉的景观实体,还包括空间与空间中"人"的行为等深层次的要素,这些往往被开发者所忽视,造成景观形式趋同或流于表象。本文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就西南地区乡土景观特征进行总结,并就新时期如何将西南乡土景观的开发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传统形式与现代发展相适应进行探讨。
        
引文
[1]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126.
    [2]岳邦瑞,郎小龙,张婷婷,等.我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学科领域及其评述[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12):1563-1570.
    [3]《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国家地理——中国卷[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9:240.
    [4]李云霞.哈尼族稻作文化中的社会性别角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62-66.
    [5]高源.西部湿热湿冷地区山地农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3):27.
    [6]余卓群.山地民居空间环境剖析[J].建筑学报,1983(11):37-39.
    [7]汪任平.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传统聚落研究初探——村落人居环境与建筑朝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2(3):27.
    [8]沙毓沧,纪中华,李建增,等.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综合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28-30.
    [9]杨振寅.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景观动态与植被恢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
    [10]徐婷,徐跃,江波,等.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15,35(13):4295-4303.
    [11]戴志中,杨字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88.
    [12]柳博.汉彝两族血缘型聚落空间形态初步对比性研究——以浙江省诸葛村和云南省高平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8):196-198.
    [13]向洁.藏南河谷传统聚落景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3):20-22.
    [14]贺斌,瞿志.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乡土景观研究——以成都平原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1):96-100.
    [15]王登辉.云南典型民族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研究——以翁丁、翁里、乐居村为例[D].云南农业大学,2017.
    [16]张建国,张熹.民族地区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云南独龙江人马驿道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101-108.
    [17]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建筑学报,2006(10):39-4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