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审辩交易”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赵菁
  • 关键词:审辩交易 ; 审辩关系 ; 认罪协商
  • 中文刊名:TRDW
  • 英文刊名:Study and Practice in Tongren
  • 机构:天津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4-28
  • 出版单位:知行铜仁
  • 年:2019
  • 期:No.96
  • 语种:中文;
  • 页:TRDW201902015
  • 页数:5
  • CN:02
  • 分类号:64-68
摘要
面对刑事案件数量激增而司法资源有限,大量案件久拖不决的现状,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审辩交易"现象。"审辩交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院的压力,不仅使被害人得以及时获赔还有助于部分疑难问题的及时解决,提高了诉讼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审辩交易"的适用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在运作过程中没有统一的理论支持和经验指导,可能对现有的理论原则和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冲击。要使"审辩交易"现象得以规范化、普适化真正发挥其作用,仍需对相关因素进行改革规制。
        
引文
[1]甘雨沛,何鹏.外国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537.
    [2]苏力.法律和社会科学:第四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68.
    [3]龙宗智,潘君贵.我国实行辩诉交易的依据和限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28.
    [4]徐静村,潘金贵.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5):7.
    [5][德]韦伯.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41.
    [6]孙长永,王彪.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现象研究[J].现代法学,2013,(1):13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