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补肾抗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廖满玉 ; 李燕林
  • 关键词:补肾抗痹汤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关节功能 ; 血沉 ; 类风湿因子 ; C-反应蛋白
  • 中文刊名:JYGZ
  • 英文刊名: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临床军医杂志
  • 年:2019
  • 期:v.47
  • 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基金资助[财社(2013)239号]
  • 语种:中文;
  • 页:JYGZ201901027
  • 页数:3
  • CN:01
  • ISSN:21-1365/R
  • 分类号:79-80+82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抗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自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7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与B组,每组各138例。A组给予甲氨蝶呤+叶酸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抗痹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关节功能(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中医症状(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评分,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A、B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肾抗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引文
[1]郑龙飞,贺娟.《黄帝内经》重阳思想及其影响下的疾病观[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40):9-12.
    [2]徐子涵,蔡辉.《临证指南医案》痹病辨治特点试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3(23):311-312.
    [3]吴振华.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J].中医临床研究,2017,34(9):75-76.
    [4]中华医学会.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王薇,周晓鸿,邓丹琪.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活动度评估[J].医学综述,2009,2(15):239-242.
    [7]周贝,刘亚琳,唐健元,等.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发布概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8):1850-1852.
    [8]陈慕之,孙红艳,照日格图. 2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6,5(29):67-70.
    [9]李东凌.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J].四川中医,2017,7(35):146-148.
    [10]丰瑞兵,陈利峰,王华松,等.中医药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12(30):820-822.
    [11]赵文静,王历,王芝兰,等.淫羊藿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6,2(33):105-107.
    [12]于志谋,张华东.路志正教授从“先天不足”论痹病的发病机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5(11):618-621.
    [13]蔡余力,张兴彩,张厚君,等.补肾通阳法调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NF-α和TGF-β1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7,3(45):70-73.
    [14]于志谋.路志正从后天失养述痹病发病机制探析[J].北京中医药,2016,8(35),742-744.
    [15]高雪娇,汪悦.以脾虚论类风湿关节炎[J],环球中医药,2017,12(10):1484-148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