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董仲舒“太平”理想社会的理论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Dong Zhongshu's “Taiping” Ideal Society
  • 作者:盖立涛
  • 英文作者:GAI Li-tao;Department of Philosophy,College of Liberal Arts,Tsinghua University;
  • 关键词:董仲舒 ; 太平 ; 理想社会 ; 公羊学
  • 英文关键词:Dong Zhongshu;;Taiping;;ideal society;;Gongyang study
  • 中文刊名:YTX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2;No.134
  • 基金: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8M631516)
  • 语种:中文;
  • 页:YTXS201901001
  • 页数:11
  • CN:01
  • ISSN:37-1104/C
  • 分类号:6-16
摘要
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致太平"的思想,都把"天下太平"作为理想的政治目标,但此时的"太平"社会理想还处于萌芽时期,"太平"思想主要还是一种"太平"观念,还没有提升为系统的"太平"社会理想。到了汉代,董仲舒以公羊学为基础,融合了秦汉之时的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思想,建构了独特的"太平"理想社会体系。董仲舒还提出以"奉天法古"和实行王道政治来达致"太平"。经过董仲舒和汉武帝的努力,"太平"社会理想上升为官方的政治理想。"太平"社会理想的提出对汉代社会发展有着指引作用,同时"太平"社会理想也塑造着汉朝政权的合法性,对现实政治有着批判和矫正功能。"太平"社会理想深刻影响到现实政治的发展,对政教关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Establishing a "peaceful"society or "Taiping"theory from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was the ideal political objective in Pre-Qin.However,the theory was in its conceptual peoriod not in a systimatic level yet.Till Han dynasty,Dong Zhongshu consrtucted his unique system of"Taiping society"on the basis of Gongyang and combinatio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and"yin and yang five elements"theory in Qin and Han's period,in which Taiping is to be achived by the way of"respect Tian's will and ancient times"and King political.Taiping has risen from a social ideal to govenment political objective.The "Taiping"social ideals have a guiding role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Han Dynasty.At the same time,the "Taiping"social ideal also shapes the legitimacy of the Han Dynasty's political power and has a critical and reformative function on politics."Taiping"has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politics an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religion.
引文
(1)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09页。以下凡引《春秋繁露》文字,随文仅注篇名。
    (2)《汉书》卷六《武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册,第212页。
    (3)《汉书》卷六《武帝纪》,第159页。
    (4)《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册,第3620页。
    (1)《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10册,第3790页。
    (2)王先谦撰:《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33页。
    (3)《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8册,第2523页。
    (1)何休解诂,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隐公元年》(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38页。
    (2)何休解诂,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哀公十四年》(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190页。
    (3)何休解诂,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哀公十四年》(下册),第1188页。
    (4)《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00页。
    (1)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年,第32页。
    (2)《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19页。
    (3)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二),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345页。
    (1)《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02页。
    (2)王怡:《“屈君伸天”与皇权专制---董仲舒法律思想新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3)孙英刚:《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9页。
    (4)钱穆:《朱子学提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4-5页。
    (1)《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8册,第3021页。
    (2)《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19页。
    (3)《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10页。
    (4)《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12页。
    (5)《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03-2504页。
    (6)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65页。
    (7)孙晓春:《先秦儒家王道理想述论》,《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4期。
    (1)《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18-2519页。
    (2)《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01-2502页。
    (3)王心竹:《先秦儒家王道理想述论》,《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1)《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册,第1137页。
    (2)何休解诂,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哀公十四年》(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201页。
    (3)皮锡瑞:《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67页。
    (4)钱穆:《国学概论》,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65页。
    (1)《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15页。
    (2)《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04页。
    (3)《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8册,第2505页。
    (4)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3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