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生态自发”到“生态自觉”——太湖流域地区农民垃圾处置行为改变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Ecological Spontaneity” to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Research on Behavioral Change for the Farmers in Taihu Lake Basin to Dispose Trashes
  • 作者:蒋培
  • 英文作者:JIANG Pei;Sociology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 关键词:生态自觉 ; 农民 ; 垃圾处置行为 ; 社会效益 ; 太湖流域
  • 英文关键词:ecological consciousness;;farmer;;trash treatment behavior;;social benefit;;Taihu Lake basin
  • 中文刊名:CQSY
  • 英文刊名:West Forum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1-22 14:55
  • 出版单位:西部论坛
  • 年:2019
  • 期:v.29;No.16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11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M631668);;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HSKYG2017D146)
  • 语种:中文;
  • 页:CQSY201903014
  • 页数:10
  • CN:03
  • ISSN:50-1200/C
  • 分类号:121-130
摘要
如何应对农村垃圾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农村垃圾处置是否恰当关系到农村环境的稳定、农民生活的幸福与农村社会的和谐。通过理论梳理与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太湖流域地区部分农村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应对农村垃圾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农民在垃圾处置过程中转变了环境意识,并改变了自身不恰当的环境行为,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达到了一种"生态自觉"的状态。太湖流域地区农民垃圾处置行为改变的实践模式,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还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与社会效益的扩展。此外,经过对研究案例的深度剖析,总结形成了农民生态自觉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为今后有关农村垃圾处置环境制度的制定提供经验启示。
        How to dispose rural trashes is currently a difficult issue concerned by the whole society. Whether rural trash treatment is proper is related to stability of rural environment,the happiness of farmers life and the harmony of rural society. By theoretical study and spot survey,we find that a part of farmers in Taihu Lake basin have made good achievements for rural trash treatment based on their rural real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rural trash treatment,the farmers changed their environment consciousness,changed their improper behavior,understood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has reached a kind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status. The practical model of farmers trash treatment behavior change in Taihu Lake basin not only has good ecological benefit but also realizes economic benefit growth and social benefit expansion. In addition,after deep analysis of the studied cas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nerating and developing laws for farmer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behavior and provides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environment regulation in future rural trashes treatment.
引文
[1]王朝才,等.进一步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32):2-17.
    [2]陈秋红,黄鑫.农村环境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2018(1):54-61.
    [3]胡双发,王国平.政府环境管理模式与农村环境保护的不兼容性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8(5):91-96.
    [4]董小林,等.农村环境保护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J].四川环境,2012(3):76-80.
    [5]李丽丽,等.中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探索及实践研究[J].生态经济,2013(11):166-169.
    [6]王浩,徐继敏.我国地方政府环境责任体系的问题与建构[J].江淮论坛,2016(1):68-72.
    [7]黄军荣.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传承,2012(24):88-89.
    [8]吴惟予,肖萍.契约管理: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模式[J].农村现代化,2015(4):98-103.
    [9] PARSONS T.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M]. New York:Free Press,1968:44.
    [10]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
    [11]武春友,孙岩.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研究的进展[J].预测,2006(25):61-65.
    [12]王芳.环境社会学新视野———行动者、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3]崔凤,唐国建.环境社会学:关于环境行为的社会学阐释[J].社会科学辑刊,2010(3):45-50.
    [14] ARTHUR J,DAVID A. Ecological modernisation around the world:Perspectives and critical debates[M]. London and Portland.Frank Cass&Co.Ltd,2000:6-7.
    [15]GROSSMANM,KRUEGER A.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quarterly[J].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357-378.
    [16]鸟越皓之.环境社会学———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M].宋金文,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17]陈阿江.“癌症村”调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8]陈阿江.再论人水和谐———太湖淮河流域生态转型的契机与类型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4):70-75.
    [19]陈涛.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0]刘太刚.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囚徒困境及脱困之道[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3):1-8.
    [21] HARDIN 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 Science,1968.
    [22]曹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4(2):60-64.
    [23]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4]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上)[J].群言,2005(1):17-20.
    [25]陈阿江.再论人水和谐———太湖淮河流域生态转型的契机与类型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4):70-75.
    [26]王若宇,冯颜利.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7):123-128.
    [27]梅萨罗维克.人类处于转折点[M].北京:三联书店,1987.
    [28]徐军,王薇薇.负外部性视野下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J].河海大学学报,2014(3):75-80.
    [29]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6):19-30.
    (1)按照学术惯例,已对文中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匿名化处理,下同。
    (2)资料来源于2018年3月里家村实地调查。
    (3)资料来源于2018年3月和8月百沙村实地调查。
    (4)资料来源于2018年3月马场村实地调查。
    (1)资料来源于2018年3月和8月百沙村实地调查。
    (2)访谈资料是2013年5月11日实地调查中获得。在进入杭州百沙村后,笔者与当地的一些村民进行“聊天式”的访谈,了解到当地农村因农家乐产业发展造成的生活污水影响以及环境治理的具体情况。
    (3)访谈资料是2018年3月18日实地调查中获得。根据笔者与杭州百沙村村主任的访谈,了解到村干部也认为有些政府工程虽然有助于治理环境污染,但相应的治理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考核“一刀切”,执行方式缺乏灵活性等。
    (1)访谈资料是2014年8月7日实地调查中获得。笔者与杭州里家村的村主任就当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情况进行讨论,进一步掌握了全村应对生活污水的不同阶段,以及当前村庄环境治理所取得的成效。
    (2)访谈资料是2018年3月10日实地调查中获得。笔者与南京马场村的村主任、垃圾清洁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当地农家乐的厨余垃圾收集、处理情况,尤其是当地采用的三格式发酵处理池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1)访谈资料是2018年3月11日实地调查中获得。这是笔者第二次去杭州里家村调查时,与当地村委员(民兵队长)、当地村民进行访谈时了解的当地生活污染治理情况。
    (1)访谈资料是2014年8月7日和2018年3月11日实地调查中获得。结合前后两次调查,对杭州里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有了更好的理解,通过与当地的村干部、村民访谈,基本掌握了当地引进沼气池处理的几个阶段及其取得效果。
    (2)资料来源于2018年3月里家村实地调查。
    (3)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数据。
    (4)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数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