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手工到劳作:谈近代中小学手工教育的演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Manual Training to Manual Labor: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Manual Education in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 作者:胡知凡
  • 英文作者:Hu Zhifan;College of Edu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手工 ; 工用艺术 ; 劳作 ; 中小学手工教育
  • 英文关键词:manual training;;industrial arts;;manual labor;;evolution
  • 中文刊名:KJJF
  • 英文刊名: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2-01
  • 出版单位:课程.教材.教法
  • 年:2018
  • 期:v.38;No.412
  • 语种:中文;
  • 页:KJJF201802020
  • 页数:10
  • CN:02
  • ISSN:11-1278/G4
  • 分类号:126-135
摘要
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手工教育在历史变革和动荡的历程中,曾受到过不同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的影响,经历了从"手工"到"工用艺术",再到"工作",最终成为"劳作"的变化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探索过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当前教育界提出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培养"工匠精神",是有许多启示与借鉴作用的。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manual labour education in China had been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educational ideas in the course of historical change and turbulence.We have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from "manual training"to"industrial arts",then to"work",and eventually becoming"manual labor".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that have been gained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re great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key competenc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rtisan spirit that current educational circles put forward in China.
引文
[1]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清学部编译图书局.初等小学手工教授书(第一册)[M].南京:两江南洋官书局,1907:1.
    [3]张小鹭.日本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46.
    [4]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G]//璩鑫圭,童富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53-654.
    [5]黄炎培.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G]//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第二册).上海:中华书局,1928:208.
    [6]庄俞.采用实用主义[G]//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第二册).上海:中华书局,1928.
    [7]单中惠,王凤玉.杜威在华教育讲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48-249.
    [8]严桢.论教育儿童当注重初等工艺[J].中华教育界,1913,2(11).
    [9]俞锟.手工教授上之普通陶冶与职业陶冶[J].教育与职业,1920,2(24):1.
    [10]天民.手工教授之新研究[J].教育杂志,1918,10(3):103-104.
    [11]顾树森.手工教授革新之研究[J].教育杂志,1918,10(1).
    [12]太玄.小学手工教授之研究[J].教育杂志,1918,10(7).
    [13]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R].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6.
    [14]何明斋.小学工用艺术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2.
    [15]宗亮寰.小学形象艺术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6-7.
    [16]熊翥高,王欣渠.工艺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17]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G].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18]吴守谦,吴文鸣.小学劳作教学法及教材[M].上海:中华书局,1935.
    [19]孙慕坚.小学低年级各科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126.
    [20]余礼海.小学劳作教师手册[M].上海:中华书局,1949:2.
    [21]陆崧安.革新的劳作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22]熊翥高.复兴劳作教本(第一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7-8.
    [23]吴守谦,吴文鸣.小学劳作教学法及教材[M].上海:中华书局,1935:5-16.
    [24]熊翥高.关于小学劳作课程[J].教育杂志,1947,32(4):22.
    [25]余礼海.中等学校劳作教育的改造[J].中华教育界,1949,复刊3(10).
    (1)据何明斋在《小学工用艺术科教学法》中介绍:所谓一般的陶冶“就是要儿童身体心意,各得圆满的发达”;所谓实用的陶冶“就是能使儿童得到关于日常生活的必需的知识技能,便于营现实社会的生活”;所谓生产的陶冶“就是能顺应儿童的个性,施以职业的准备教育,增进个人的生产能力,进而发展国家的产业”。
    (1)熊翥高(生卒年不详),上海青浦人。曾担任江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教员,后在上海青浦、川沙,以及江苏省江阴县担任教育局长。曾参与民国小学工用艺术、工作、劳作课程标准的制订。编写过多套手工、工用艺术、劳作教科书和教授书。
    (2)何明斋(生卒年不详),浙江宁海人。上海美专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擅长国画及工艺美术。编著《新学制手工教科书》《初中劳作》《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工艺》等教科书。
    (1)朱稣典(1896—1947),字西奄,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白马湖春晖中学、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弘一法师)等。早年从事音乐、国学、美术的教育工作,后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和主编等职务。编辑出版了大量美术、音乐教科书和各类文艺书籍。
    (2)姜丹书(1885—1962),字敬庐,江苏溧阳人。历任上海、杭州、华东各艺术院校教师达五十余年之久。擅艺术理论,亦喜作国画。著有《艺术论文集》《敬庐画集》《美术史》《艺用解剖学》《透视学》等。终生在艺术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学生甚众。
    (3)1929年4月26日,国民政府通令公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1)陆崧安(生卒年不详),曾任浙江省立嘉兴中学劳作科教师,后任嘉兴师范学校总务主任。编著《儿童实用竹工》《儿童实用纸工》《儿童泥工玩具》《儿童实用金工》《革新的劳作教学法》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