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高校特色发展研究热点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words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in China
  • 作者:陈赵阳 ; 祁占勇
  • 英文作者:Chen Zhao-yang;Qi Zhan-yong;School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高校 ; 特色发展 ; 研究热点 ; 共词可视化
  • 英文关键词: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research hotspots;;co-w or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 中文刊名:JIYJ
  • 英文刊名:Research in Teaching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31
  • 出版单位:教学研究
  • 年:2019
  • 期:v.42;No.189
  • 基金:2017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师范大学创新基金硕士重点资助项目(2017CSZ026)
  • 语种:中文;
  • 页:JIYJ201902008
  • 页数:9
  • CN:02
  • ISSN:13-1216/G4
  • 分类号:42-49+77
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特色发展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两大主线和六大领域展开。两大主线为:高校特色发展的目标管理与分类治理研究、高校特色发展的绩效管理与要素治理研究。六大领域包括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及其发展策略研究、独立学院特色发展的定位与策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视域下民办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办学定位研究、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内涵发展研究、高校特色发展的路径研究。未来,我国高校特色发展的研究还需要在分类体系、关系研究、研究方法与视角等方面不断充实与加强。
        Since the 21 st century,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major in China has focused on two lines and six fields.The two lines are respectively:1) the goal management and classification governance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2)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factor governance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Six areas lie in researches:1)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based on core competitiveness;2) on the positioning and strategy of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3) 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4) on the school position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5) on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view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and 6) on the path of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The future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enriched in classification system,relationship research,research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引文
[1] 祁占勇,陈赵阳.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热点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7(1):53-61.
    [2] 祁占勇,陈鹏.中国教育法学研究热点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79-90.
    [3] 祁占勇,陈鹏,张旸.中国教育政策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J].教育研究,2016(8):47-98.
    [4] 郭文斌,陈秋珠.特殊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9-54.
    [5] 崔世娟,郑建存.高等院校办学特色与核心能力研究评述[J].教育与现代化,2010(4):6-10.
    [6] 和飞.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高教探索,2003(4):23-25.
    [7] 刘耘.培育办学特色:新建本科院校的立校之本[J].中国行政管理,2009(9):106-108.
    [8] 陈想平,黄斌.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问题及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29-33.
    [9] 孙先民.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创建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9-21.
    [10] 盛正发,郭军.特色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J].高教探索,2011(3):33-37.
    [11] 李福英.集中差异化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56-58.
    [12] 王利艳.独立学院发展定位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6(10):300-303.
    [13] 秦娟.我国独立学院特色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4):46-48+69.
    [14] 徐军伟.独立学院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0-21.
    [15] 刘振红,杨作东.论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J].教育与职业,2012(10):30-31.
    [16] 林伟连,伍醒,许为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的反思———兼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6(5):40-42.
    [17] 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75-76.
    [18] 高伟云.质量·特色·创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J].兰州大学学报,2004(2):133-136.
    [19] 张紫薇.从“趋同现象”中反思我国民办院校办学特色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83-87.
    [20] 潘喜润.竞争优势的形成: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的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7(9):64-67.
    [21] 吴根洲,胡四能.关于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以北京三校为例[J].成人教育,2006(11):71-73.
    [22] 李伟,田谧.菲律宾私立高等教育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2(12):71-74.
    [23] 陈静.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4):42-45.
    [24] 陈建国.威斯康星思想与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46-53.
    [25] 寇尚乾.转型发展背景下省属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再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5(29):25-27.
    [26] 杨科正,王富平.分类与定位: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以陕西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21-23.
    [27] 盛莹,栗洪武.地方院校办学定位原则的确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71-176.
    [28] 沈勇.应用技术大学:独立学院转型定位的战略选择和实施路径[J].江苏高教,2013(6):61-62.
    [29] 郭超.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与办学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2016(17):58-62.
    [30] 鞠伟.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22):34-37.
    [31] 石贵舟.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下的高校内涵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2016(3):150-154.
    [32] 别敦荣.论高校内涵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5):28-33.
    [33] 程永波,李雪飞.高校内涵发展的目标选择与实现途径[J].高教管理,2014(6):39-43.
    [34] 朱萌纾,陶珑.论教育转型时期我国高校的内涵发展[J].教育管理,2011(6):21-23.
    [35] 王志强.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工作水平[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4-5.
    [36] 郭国强.搞好校内专业评估助推高校内涵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7(7):44-48.
    [37] 黄彬,陈想平.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理性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13(7):41-45.
    [38] 牟静.地方高校特色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9):72-74.
    [39] 张小芳.基于区域文化资源的地方高校特色发展路径[J].教育评论,2017(3):26-30.
    [40] 王秉琦,高瑞龙.地方行业型多科性大学特色发展路径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11-14.
    [41] 李志平,张阿樱,李雪.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研究[J].学术交流,2013(6):213-215.
    [42] 林建忠,李海芬.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13-14):20-24.
    [43] 郝军.高校本科专业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以S大学翻译专业建设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5(7):98-102.
    [44] 曹志杰,冷伏海.共词分析法用于文献隐性关联知识发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0):99-1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