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会文化变迁视角下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Spatial Desig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Campus Based on Social & Cultural Vicissitude
  • 作者:邱德华 ; 鹿雯雯
  • 英文作者:QIU De-hua;LU Wen-wen;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关键词:文化 ; 社会文化变迁 ; 校园文化 ; 大学校园 ; 空间设计
  • 英文关键词:culture;;social and culture vicissitude;;campus culture;;university campus;;spatial design
  • 中文刊名:XNZ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4;No.264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389)
  • 语种:中文;
  • 页:XNZK201903013
  • 页数:8
  • CN:03
  • ISSN:50-1045/N
  • 分类号:74-81
摘要
社会文化变迁为研究视角,探析了当代社会文化变迁呈现的多元化、大众化和快速化的特征以及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共生"关系;通过对我国大学校园在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空间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梳理,探讨了当代社会文化对当代大学校园生活空间、教学空间和交通空间的新要求,并据此提出了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的相关设计策略.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vicissitu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versity, populari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cultural vicissitude,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ectination on space structure evolution process of university campus in China,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campus living space, teaching space and traffic space under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culture have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which leads to the spatial strategie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campus.
引文
[1] 爱德华 T. 原始文化 [M]. 连树生,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16.
    [2] 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 [M]. 李强, 邓建伟, 章廉, 等, 译. 10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63.
    [3] 克莱德 M W. 文化变迁 [M]. 何瑞福, 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 20-33.
    [4] 梁漱溟.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M]. 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9: 53.
    [5]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21.
    [6] 司马云杰. 文化社会学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99-316.
    [7] 王冀生. 文化是大学之魂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1(4): 42-46.
    [8] 李贵. 论社会文化和政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 [J]. 科技与教育, 2009(8): 89-90.
    [9] 毛泽东. 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1953-02-08(1版).
    [10] 陈晓恬.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演变 [D]. 上海: 同济大学, 2008.
    [11] 杨菁, 刘书生, 王志强, 等. 基于网络文化凝聚力的高校校园网评价指标研究 [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 47-54.
    [12] 马丁 P. 大学建筑 [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13] 卢倚天.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当代美国“城镇型”和“城市型”大学为例 [J]. 新建筑, 2016(3): 69-73.
    [14] 董屹, 崔哲. 弥散的公共性——宁波江北城庄学校设计策略 [J]. 时代建筑, 2013(5): 120-12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