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戴震的道德絜情理论及其普遍正义原则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ai Zhen's theory of noble moral sentiment and its universal principle of justice
  • 作者:孙邦金
  • 英文作者:Sun Bangjin;
  • 关键词:达情遂欲 ; 以情絜情 ; 情感主义 ; 普遍正义
  • 中文刊名:KZYJ
  • 英文刊名:Confucius Studies
  • 机构:温州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孔子研究
  • 年:2019
  • 期:No.17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仁学与共同体美德振兴研究”(项目编号:18BZX080)之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KZYJ201901010
  • 页数:9
  • CN:01
  • ISSN:37-1037/C
  • 分类号:82-90
摘要
在诸多戴震道德哲学诠释中,"达情遂欲"的情欲主义、"能知故善"的理性主义抑或"遂其群生"的功利主义皆有之。这些诠释可能都没有触及到戴震道德哲学的真谛。戴震论"心"既有"知"也有"情",论"情"既讲自然情欲也讲道德情感。在戴震看来,人类顺承天地生生之德,在孟子"不忍人之心"这一纯粹内在"反思性情感"的自主驱动之下,通过"自求其情""以情絜情"和"情得其平"三个步骤,最终指向了"天下共遂其生"的普遍正义状态。戴震道德哲学并没有将道德动机简单归结为情欲满足最大化,也没有将絜情工夫简单理解成功利的算计,而是力图在生活实践中发挥每个人的道德情感平衡要求以实现普遍公平正义。这一以情感主义为基础的道德哲学建构极具挑战性,能够自成一格,当是明清以来不可多得的儒学新诠。
        
引文
(1)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下,《戴震全书》第六册,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215页。为了引文方便,《戴震全书》第六册中几部哲学著作皆以拼音缩写代表:YS=《原善》三卷;SSL=《孟子私淑录》;XY=《绪言》;MZ=《孟子字义疏证》。
    (2)参见丘为君:《戴震学的形成:知识论述在近代中国的诞生》,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4年版;吴根友:《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1-402页。
    (1)参见孙邦金:《乾嘉易学与新道论形上学之建构》,载《周易研究》2013年第6期。
    (2)惠栋:《周易述》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04页。
    (3)胡适当年解释得很好,“自然是自己如此,必然是必须如此,应该如此。”见胡适:《戴东原的哲学》,台北,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7页。另见蔡家和:《戴震哲学的伦理义涵——从自然到必然如何可能》,载《鹅湖学志》2008年第41期,第113-114页。
    (1)杨儒宾:《异议的意义——近世东亚的反理学思潮》,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2年版,第403页。
    (2)郑宗义:《明清儒学转型探析》(增订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6页。
    (3)程瑶田:《论学小记·诚意义述》,《程瑶田全集》,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版,第31-32页。
    (4)程晋芳:《勉行堂文集》卷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4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39页。
    (5)参见[美]M.L.弗雷泽:《同情的启蒙——18世纪与当代的正义与道德情感》,胡靖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第7-8页。
    (1)杨儒宾:《异议的意义——近世东亚的反理学思潮》,第271页。
    (2)Michael Slote,Moral Sentimentali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p.34.
    (1)儒家通常有四端与七情的明确区分。在明清之际,与蕺山的人情与性情之区别相类似,船山也有过情欲之情与性情之情的区分。参见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1072页。
    (2)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提出自己的情、性二分及其心统性情论:“以仁义礼智为性,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为情也。仁义礼智,性也。心,统性情者也。”
    (3)孟子“四心”是情还是性,历来有争论。例如王夫之认为,此四心“明是说性,不是说情”(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第1064-1065页),明确反对朱子将四端解释为四种道德情感。其实,最好的解释也许是四心既是性也是情。参见蔡家和:《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13年版,第24页;曾昭旭:《王船山哲学》,台北,远景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191页。
    (4)对于朱子的“性发为情”的性体情用论,黄宗羲有过批评:“是故性、情二字,分析不得,此理气合一之说也。体则情性皆体,用则情性皆用,以至动静已发未发皆然。”见《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页。
    (1)吴根友:《分理与自由——戴震伦理学片论》,载《哲学研究》1999年第4期。
    (2)参见[美]M.L.弗雷泽:《同情的启蒙——18世纪与当代的正义与道德情感》,第1-7页。
    (3)Joseph Butler,Fifteen Sermons Preached at the Rolls Chapel and A Dissertation upon the Nature of Virtue.Edited by Stephen L.Darwall.Indianapolis University Press,1983,p.251.
    (1)容肇祖:《容肇祖集》,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689页。
    (2)焦循:《焦循诗文集》,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164页。
    (1)杨儒宾:《异议的意义——近世东亚的反理学思潮》,第358页。
    (2)参见[美]M.L.弗雷泽:《同情的启蒙——18世纪与当代的正义与道德情感》,第120页。
    (1)劳思光:《中国哲学史》三下,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第78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