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环境司法专门化视域下环境诉讼特别程序设立之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Procedures from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Specialization
  • 作者:占善刚 ; 王译
  • 英文作者:ZHAN Shangang;WANG Yi;
  • 关键词:环境司法专门化 ; 环境诉讼特别程序 ; 主观公权利 ; 生态损害赔偿责任
  • 中文刊名:NJ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Tec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4-03
  • 出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18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审判程序违法的类型化处理研究”(17BFX053);;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教技函2013[26])
  • 语种:中文;
  • 页:NJZS201902003
  • 页数:14
  • CN:02
  • ISSN:32-1653/C
  • 分类号:15-27+115
摘要
环境司法乃为环境纠纷解决之必要保障,集中体现为环境审判组织与程序运行机制。环境派出法庭、环境审判庭等环境审判专门组织已为我国环境司法贡献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环境专门法院之设置仍付之阙如。当前,我国环境诉讼普遍存在着起诉主体诉讼能力不足、管辖权配置混乱、受案范围边界不明确、传统因果关系证明规则虚置及法官业务水平有限等情形,无法满足环境纠纷解决的需求。环境诉讼程序建构在环境专门法院之下不仅能有效解决涉及多元主体的关联纠纷,更能防止不同类型诉讼程序的混同,从而形成统一的环境诉讼特别程序规则,以节约司法资源并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the settlement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s,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organ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trials 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procedures.Environmental dispatched tribunals and judicial tribunals have contributed valuable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China′s environmental justice,but 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courts is still lacking.At present,such cases are common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as insufficient litigation capacity of the prosecution subject,confusion of jurisdiction allocation,unclear boundary of the scope of accepting cases,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causality proof rules and limited professional level of judges,which make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 resolution.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procedure under the special environmental cour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olve the related disputes involving multiple subjects,but also prevent the confu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tigation procedures,thus form a unified special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procedure rule to save judici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dispute resolution efficiency.
引文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50.
    [2]王树义.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司法改革[J].中国法学, 2014(3):54-71.
    [3]张宝.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建构路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6):50-54.
    [4]吕忠梅课题组.“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中的贯彻论纲[J].中国法学, 2018(1):5-27.
    [5]最高人民法院网.第一次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召开[EB/OL].[2018-07-20]. 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5955.html.
    [6]吕忠梅.环境司法专门化:现状调查与制度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6:2.
    [7]蔡学恩.专门环境诉讼的内涵界定与机制构想[J].法学评论, 2015(3):126-132.
    [8]杨华.环境法庭设立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9(3):189-193.
    [9]吕忠梅, 张忠民.环境司法专门化与环境案件类型化的现状[J].中国应用法学, 2017(6):87-112.
    [10]杨解君.“法治”怯场之后——以环境治理困局的突破为分析对象[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21-30.
    [11]杨严炎.我国环境诉讼的模式选择与制度重构[J].当代法学, 2015(5):149-160.
    [12]吕忠梅.理想与现实:中国环境侵权纠纷现状及救济机制构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47-47.
    [13]张璐.我国环境司法的障碍及其克服[J].中州学刊, 2010(3):103-105.
    [14]林燕梅.环境司法区域化审判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5(1):62-71.
    [15]朱景文, 杨欣.“量化法治”与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发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1):95-102.
    [16]吕忠梅, 窦海阳.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实证解析[J].法学研究, 2017 (3):125-142.
    [17]吕忠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辨析[J].法学论坛, 2017(3):5-13.
    [18]吕忠梅, 张宝.环境问题的侵权法应对及其局限——以《侵权责任法》第65条为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2):106-112.
    [19]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259.
    [20]杨朝霞.环境司法主流化的两大法宝:环境司法专门化和环境资源权利化[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6(1):81-96.
    [21]陈海嵩.中国环境法治中的政党、国家与社会[J].法学研究, 2018(3):3-20.
    [22]黄忠顺.再论诉讼实施权的基本界定[J].法学家, 2018(1):68-82.
    [23]陶建国.德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德国研究, 2013(2):68-79.
    [24]栗楠.论我国环境法庭的有效运转[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15-19.
    [25]杨军, 王学栋.环境诉讼程序特殊规则构建之路径分析——以环境司法专门化为视角[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2):63-68.
    [26]李义松,霍玉静,刘铮.环境公益诉讼专门性问题解决机制的实证分析[J].环境保护, 2017(24):39-43.
    [27]原田尚彦.环境法[M].于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259.
    [28]郑艺群.环境审判制度初探[J].东南学术, 2010(5):107-114.
    [29]江伟, 肖建国.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86-87.
    [30]谢伟.德国环境团体诉讼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J].法学评论, 2013(2):110-115.
    [31]吴宇.德国环境团体诉讼的嬗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法学, 2017(2):155-165
    [32]王展飞.环境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衔接[N].人民法院报, 2014-12-17(8).
    [33]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234-234.
    [34]吕忠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思想研究[J].江汉论坛, 2018(1):18-23.
    (1)澳大利亚《土地和环境法院法案》将法院的管辖权分为如下7类:涉及环境规划的上诉;涉及地方政府及其他各种不同性质的上诉;涉及强制征用土地的评估及补偿;涉及环境规划和保护、民事执行、对行政决定的诉讼审查,对有关法律、强制令的实施;对轻微环境刑事案件的简易管辖;地方法院已经定罪的刑事上诉案件(极为罕见);由包括原告、检察长或其他对公诉负责的人员提起的对地方法官的定罪、颁布的命令及作出的判决的上诉。参见:董燕.从澳大利亚土地环境法院制度看我国环境司法机制的创新[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1):113-118.
    (2)环境损害作为类型化损害结果,包含了环境人身损害、环境财产损害与生态环境损害。参见:吕忠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辨析[J].法学论坛,2017(3):5-13.
    (3)“所有的客观公法规则中仅一部分属于公民的主观权利,而其余法规则即使国家违反或不予遵守,公民也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这些规范在保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并没有赋予任何人以主观权利”。See SACHS VGL MICHAEL.Grundgesetz: kommentar.München:Verlag C.H.Beck,1999:91.
    (4)“客观法秩序”为“客观诉讼”保护目标,来源于法国行政诉讼理论,而一般意义上的行政诉讼因其核心功能乃为保障透过法律规范规定的特定行政机关义务推导出来的请求权,因而,通常意义上环境公益诉讼实施权可理解为社会团体所要维护的客观法秩序附着于私权利主体的诉讼价值。
    (5)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实施权存在两类情形,一类为固有的当事人适格,另一类为诉讼担当。还有学者根据起诉主体是否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将环境公益诉讼划分为纯正与非纯正公益诉讼,前一种固有当事人适格之情形为纯正公益诉讼,诉讼担当类型则属于非纯正公益诉讼。参见:占善刚,王译.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角色困境及其合理解脱——以2018年《检察公益诉讼解释》为中心的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8(10):98-105.
    (6)司法便宜主义主要体现在不同诉讼程序架构中,对诉讼标的关联或重复部分内容中无须再次起诉便可直接认定的部分作简化处理,从而提升诉讼效率,例如,我国现行法规定的小额诉讼程序、基于当事人认罪认罚的刑事速裁程序等。
    (7)涉及土地资源权属纠纷的解决模式还可参考日本法上规定的“经界”(亦称作“笔界”)纠纷处理方式,即在土地确权处理上根据双方当事人合意,提前确定选择某种固定的司法程序作为未来某一时刻纠纷产生时的解决办法。
    (8)前者联动侧重于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业务协作,而后者强调现代环境法的理念的渐进式更新与制度重构。参见:郭武.论环境行政与环境司法联动的中国模式[J].法学评论,2017(2):183-196.
    (9)参见《检察公益诉讼解释》第二十条内容。
    (10)专家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在域外立法中亦被称之为“准环境法官”或“准环境司法官”制度,因专家参与陪审案件的判决书,必须经环境法院院长签署方为有效。
    (11)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往往越过环境组织充当一线“公益诉讼起诉人”角色,实际上混淆了“提起诉讼”与“代为起诉”之间的关联。参见:王译.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范围之检讨[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2):98-1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