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商人·盟主·倭寇:王直不同形象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erchant, Overlord and Japanese Pirate: Analysis on the Image of WANG Zhi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 作者:戴昇
  • 英文作者:DAI Sheng;
  • 关键词:王直 ; 全球史 ; 东亚史 ; 中国史 ; 形象
  • 中文刊名:JSSP
  • 英文刊名: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Review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经济社会史评论
  • 年:2019
  • 期:No.17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与社会互动视野下的江南基层政权与乡村治理研究”(16YJC770010)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JSSP201901009
  • 页数:15
  • CN:01
  • ISSN:12-1443/K
  • 分类号:70-83+129
摘要
王直的评价多源于历史的不同视角。全球史视角下的王直是从事跨国贸易的商人巨贾。东亚史视角下的王直是称霸一方的海上武装盟主。以中国史的视角审视王直,他是倭寇。王直定位变化的背后是不变的历史事实。变与不变的逻辑背后是不同区域迥异的发展实况。分析不同视角下的王直形象,有助于理解大航海时代中国海商的困境。
        The evaluation of WANG Zhi changes a lo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historical dom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history, he was a great merchant engaged in transnational tr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n history, he was the overlord of a maritime force which could hold sway over a region. Looking at WANG Zh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history, he was treated as a Japanese pirate. Though the role definition of WANG Zhi varied, the historical facts remain. Toanalyze different roles of WANG Zhi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plight of Chinese maritime merchants in the era of great navigation.
引文
(1)管见所及,主要有陈抗生:《嘉靖“倭患”探实》,《江海学刊》1980年第3期;林仁川:《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商人与“倭寇”》,《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4期;戴裔煊:《明代嘉靖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陈学文:《论嘉靖时的倭寇问题》,《文史哲》1983年第5期;田培栋:《明代后期海外贸易研究:兼论倭寇性质》,《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李金明:《试论嘉靖倭患的起因及性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聂德宁:《试论明代中叶徽州海商的兴衰》,《安徽史学》1989年第3期;晁中辰:《王直评议》,《安徽史学》1989年第1期;张声振:《论明嘉靖中期倭寇的性质》,《学术研究》1991年第4期;樊树志《“倭寇”新论:以“嘉靖大倭寇”为中心》,《复旦学报》2000年第1期;范中义:《论嘉靖年间倭寇的性质》,《明史研究》2003年总第8辑;郑樑生:《私贩引起之倭乱与徐海之灭亡:1546—1556》,中国明史学会等主编:《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564—578页;宋烜:《明代倭寇问题辨析》,《国学学刊》2013年第4期;王涛:《明清海盗(海商)的兴衰: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万明:《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文史知识》2017年第8期等。
    (2)学术界对王直的真实名字进行过详细的讨论:以戴裔煊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王直的姓名,明代史料俱写作王直,独《明史》标奇立异,改作‘汪直’,实在没有必要。”(详见戴裔煊:《明代嘉靖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10页。)以唐力行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明史》将王直改作汪直并非标奇立异,而是很必要的。”(详见唐力行:《论明代徽州海商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就具体学术观点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后者,但考虑到明代绝大多数史料都用“王直”之名,而且现如今学界亦习惯称“王直”。故本文仍按旧说,特此说明。
    (3)戴裔煊:《明代嘉靖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16页。
    (4)田中健夫:《倭寇:海上历史》,杨翰球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09页。
    (5)陈学文:《明代的海禁与倭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1期。
    (6)嘉靖:《宁波府志》卷22《海防书》,《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第495号,第1702页。
    (1)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第36页。
    (2)郑若曾:《寇踪分合始末图谱》,《筹海图编》卷八,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点校本,第571页。
    (3)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第37页。
    (4)郑若曾:《寇踪分合始末图谱》,《筹海图编》卷八,第571页。
    (5)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第37页。
    (6)戴昇:《许栋里籍考--兼论地域认同与徽州海商群体形成》,《国家航海》2018年第2期。
    (7)王直:《王直自疏状》,中国历史研究社编:《倭变事略》,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第113页。
    (8)王直:《王直自疏状》,中国历史研究社编:《倭变事略》,第113页。
    (9)郑若曾:《寇踪分合始末图谱》,《筹海图编》卷八,第571页。
    (10)郑舜功:《海市》,《日本一鉴:穷河话海》卷六,民国二十八年据旧抄本影印,国家图书馆藏,第4页。
    (11)谢陛:《明万历〈歙志〉》,张艳红等点校,合肥:黄山书社,2014年,第439页。
    (12)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第37页。
    (1)陈学文:《明代倭寇事件性质的探讨》,《江海学刊》1958年第7期;陈学文:《明代的海禁与倭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1期;陈学文:《论嘉靖时的倭寇问题》,《文史哲》1983年第5期。
    (2)陈学文:《明代的海禁与倭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1期。
    (3)陈学文:《明代的海禁与倭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1期。
    (4)胡宗宪:《擒获王直》,《筹海图编》卷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8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45页。
    (1)王世贞:《倭志》,《弇州史料前集》卷十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史部,第112册,第544页。
    (2)《明书·汪直传》,转引自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第427页。
    (3)朱纨:《海洋贼船出没事疏》,《明经世文编》卷二百零五,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161页。
    (4)陈学文:《明代的海禁与倭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1期。
    (1)唐力行:《结缘江南:我的学术生涯》,《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1-52页。
    (2)孙玉琴:《关于明代“倭寇”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问题--与唐力行同志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3期。
    (3)郑若曾:《浙江倭变纪》,《筹海图编》卷五,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点校本,第323页。
    (4)谢杰:《虔台倭纂·倭绩》,《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0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65页。
    (5)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第37页。
    (6)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第37页。
    (7)陈学文:《论嘉靖时的倭寇问题》,《文史哲》1983年第5期。
    (8)王直:《王直自疏状》,中国历史研究社编:《倭变事略》,第114页。
    (1)朱纨:《三报海洋捷音事》,《甓余杂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82页。
    (2)邓钟:《浙江倭变纪》,《筹海重编》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2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85页。
    (3)朱纨:《六报闽海捷音事》,《甓余杂集》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8册,第131-133页。
    (4)詹荣等:《兵部一本为六报闽海捷音事》,《甓余杂集》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8册,第155页。
    (1)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第36页。
    (2)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第36页。
    (3)关于许栋与许谷的关系,参见戴昇:《许栋里籍考:兼论其地域身份确定的历史意义》,复旦大学海与帝国博士生论坛会议论文,2017年,上海。
    (4)汪道昆:《许全善公传》,许允谅等编纂:《重修古歙城东许氏世谱》卷8,明崇祯八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27页。
    (5)朱纨:《议处夷贼以明典刑以消祸患事》,《甓余杂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8册,第44页。
    (6)菲利普·D·柯丁:《世界历史上的跨文化贸易》,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第131页。
    (7)胡宗宪:《经略一》,《筹海图编》卷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84册,第279页。
    (1)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3-16页。
    (2)朱纨:《三报海洋捷报事》,《甓余杂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8册,第82页。
    (3)王直:《王直自疏状》,中国历史研究社编:《倭变事略》,第114页。
    (1)李伯重:《多种类型,多重身份:15至17世纪前半期东亚世界国际贸易中的商人》,《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2)谢杰:《虔台倭纂·倭媒》,《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0册,第254页。
    (3)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第40页。
    (4)王世贞:《倭志》,《弇州史料前集》卷十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12册,第544页。
    (1)王守稼:《嘉靖时期的倭患》,《封建末世的积淀和萌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77页。
    (2)中国历史研究社编:《倭变事略》,第91页。
    (3)万表:《海寇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第37页。
    (4)李伯重:《多种类型,多重身份:15至17世纪前半期东亚世界国际贸易中的商人》,《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1)王颖、冯定雄:《双屿港命运与东西方历史的分野》,《浙江学刊》2012年第3期。
    (2)李伯重:《多种类型,多重身份:15至17世纪前半期东亚世界国际贸易中的商人》,《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