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晨明
  • 关键词:涂尔干 ; 道德教育 ; 现实逻辑 ; 当代启示
  • 中文刊名:HLJ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25
  • 出版单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8;No.260
  • 语种:中文;
  • 页:HLJB201907030
  • 页数:3
  • CN:07
  • ISSN:23-1143/G4
  • 分类号:102-104
摘要
社会新常态下,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处于关键的改革转型状态,并由此带来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人才,以确保社会整体变革的平稳度过。在简要阐述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涂尔干道德教育与社会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其整合后的现实逻辑,并针对当前我国青年道德教育现状,以该理论思想为指导,重点探讨具体的优化路径。可以说,以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为指导,研究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青年的人格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引文
[1]埃米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沈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埃米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学与哲学[M].梁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张崇脉.涂尔干的道德三要素及其现代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2(4):59—61+6.
    [5]高桐杰,李向久.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与青年的社会化[J].青年探索.2002(2):44—47.
    [6]埃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7]颜翠芳.当代青年社会化若干问题分析[J].理论建设,2005(6):69—71.
    [8]陈涛.自主性的塑造——涂尔干论道德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4):21—44+185.
    [9]王慧博.青年社会化转型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4):44—48.
    [10]章群巧.青年社会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33.
    [11]风笑天.独生子女的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及其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2000(6):118—131+2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