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手段还是目的:现代学徒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eans or ends——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 作者:李安萍 ; 陈若愚
  • 英文作者:Li Anping;
  •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 双元制 ; 职业教育 ; 校企合作
  • 中文刊名:ZONE
  • 英文刊名: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 机构:常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1
  • 出版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年:2019
  • 期:No.691
  • 基金:2018年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项目“‘中国制造2025’与现代学科视角下院校‘新工科’建设的应对”(项目编号:CDGZ2018003,主持人:李安萍)
  • 语种:中文;
  • 页:ZONE201903002
  • 页数:6
  • CN:03
  • ISSN:11-3117/G4
  • 分类号:14-19
摘要
我国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重要目的是试图解决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问题。然而,"校热企冷"的现象也一直存在。通过对现代学徒制这一概念产生的源头及其内在理念的比较发现:现代学徒制实质上是英国1993年恢复学徒制以来实行的若干学徒制项目之一,准确理解应该是"现代学徒制项目";德国的现代学徒制,更被广为接受的概念是"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只是我们对这种"双元制"的概括。因此,我们对于英国、德国现代学徒制概念的界定更偏重于从逻辑学的视角来定义。即使我们将其统称为现代学徒制,其在英国、德国的推行过程中本身具有较好的校企合作基础,作为传统学徒制的复兴,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促进职业教育的手段而存在的。而我国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基础,借鉴引进现代学徒制时,其初衷是作为一种提高校企合作的手段,但结果往往会成为一种为试点而试点、为推行而推行的目的"。校企合作松散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现代学徒制作为手段与目的认识上的逻辑错位值得我们深思。
        
引文
[1]王海军.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8,(4):92-95.
    [2]沈小碚,雷成良.现代学徒制的探源、践行及其审思[J].职教论坛,2016,(1):32-36.
    [3]李爱燕,王梅英.英国学徒制的发展及其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4,(13):88-93.
    [4]匡瑛.近距离看英国的学徒制[J].江苏教育,2012,(6):20-22.
    [5][7]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6][9]顾月琴.传统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与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62-66.
    [8]Hilary Steedman. Apprenticeship in Europe:Fading or Flourishing?[R].London: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2005,(12).
    [10]关晶.当前主要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分析[J].职教论坛,2016,(16):81-84.
    [11]张志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困境与纾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4):12-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