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习惯形成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Habit Formation o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 作者:陈浩 ; 宋明月
  • 英文作者:Chen Hao;Song Mingyue;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习惯形成 ; 消费结构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LA/AIDS模型
  • 英文关键词:Habit formation;;Consumption structure;;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LA/AIDS model
  • 中文刊名:SD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32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异质性消费者行为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研究”(17ZDA038)
  • 语种:中文;
  • 页:SDZS201901004
  • 页数:9
  • CN:01
  • ISSN:37-1100/C
  • 分类号:31-39
摘要
居民消费的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习惯形成特征被认为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居民消费结构有什么作用?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界定消费结构,将习惯形成嵌入LA/AIDS模型,采用我国29个省市城镇1992 2012年消费和价格结构数据,运用省际面板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的系统估计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习惯形成特征,消费行为较谨慎,抑制了生存型消费占比下降、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上升的演变趋势,阻碍了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应构建弱化习惯形成特征影响的长效机制,通过扩大收入、健全保障、稳定预期等弱化居民的消费习惯强度。
        In the new normal economy,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basic role of resident consumption in economic growth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its structural imbalance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expansion of resident consumption in China.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asons and optimization measures,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abit formation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demand theory,we define the resident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embed habit formation theory into LA/AIDS model.Using consumption and price structure data of urban residents from 29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1992 to 2012,and through the system estimation of provincial panel data by the ThreeStage Least Squares(3SL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habit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urban resident consumption in Chin.Their behavior is more cautious,which restrains the declining of survival consumption proportion and the rise of developmental and enjoyable consumption proportion,hinders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Therefore,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resident consumption and weaken the formation effect of resident consumption habit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by expanding residents' income,reducing uncertainty and improving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引文
(1)臧旭恒:《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消费形势和今后走势》,《学术月刊》2017年第9期。
    (2)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八成以上,故我国消费的现状主要是居民消费的现状。针对我国消费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的现象,臧旭恒(2017)等专门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现象的出现是由其衡量方式所导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和投资、出口的疲软,消费的作用“被动”增长,因此其并非是消费本身的扩大,通过对我国经济基本情况的梳理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通过历史数据的纵向对比和不同国别的横向对比,可知不论依据消费类型的八分法,还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三分法,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生存型消费占比最大,而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则是享受型消费占据最大比例,生存型消费占比较低,因此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1)本文所指的习惯形成采用狭义的习惯形成概念,即Deaton所说的内部习惯形成。习惯形成和消费习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后者的过程,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习惯形成强调形成居民消费习惯的过程。
    (2)郝云飞、宋明月、臧旭恒:《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基于缓冲存货理论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4期。
    (3)Constantinides G M,“Habit Formation:A Resolution of the Equity Premium Puzzl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3),pp.519-543.
    (4)Carroll C,Overland G,Weil D,“Saving and Growth with Habit 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3),pp.341-355.
    (5)Dynan,K E,“Habit Formation in Consumer Preferences:Evidence From Panel Dat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3),pp.391-406.
    (6)杭斌:《习惯形成下的农户缓冲储备行为》,《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7)贾男、张亮亮、甘犁:《不确定性下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检验》,《经济学(季刊)》2011年第10期。
    (8)黄娅娜、宗庆庆:《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效应》,《经济研究》2014年增1期。
    (1)臧旭恒、陈浩:《不确定性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特征研究》,《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2)杭斌:《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何持续下降---基于消费习惯形成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
    (3)李春风、陈乐一、李玉双:《消费习惯下我国城镇居民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基于缓冲储备模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现代财经》2012年第11期。
    (4)吕朝凤、黄梅波:《习惯形成、借贷约束与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基于RBC模型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11年第9期。
    (5)王志刚、许前军:《探索农村食品消费结构的转变规律---一个嵌入时间路径的LA/AIDS模型的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6)胡日东、钱明辉、郑永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14年第5期。
    (7)蔡兴、刘淑兰:《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实证分析》,《消费经济》2017年第6期。
    (8)张慧芳、朱雅玲:《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关系演化的差异研究---基于AIDS扩展模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第12期。
    (9)郑志浩、高颖、赵殷钰:《收入增长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的影响》,《经济学》(季刊)2016年第1期。
    (10)李翔、朱玉春:《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统计研究》2013年第1期。
    (11)孙皓、胡鞍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消费增长效应分析》,《财政研究》2013年第7期。
    (12)Blanciforti L,Green R,“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Incorporating Habits:An Analysis of Expenditures on Food and Aggregate Commodity Group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3,65(3),pp.511515.
    (13)Ray R,“A Dynamic Generalisation of the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Economics Letters,1984,14(2),pp.235-239.
    (14)闫新华、杭斌:《内、外部习惯形成及居民消费结构---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10年第5期。
    (15)王雪琪、赵彦云、范超:《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及趋势研究》,《统计研究》2016年第2期。
    (1)Deaton A,Muellbauer J,“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3),pp.312-326.
    (2)Anderson G,Blundell R,“Testing Restrictions in a Flexible Dynamic Demand System:An Application to Consumers’Expenditure in Canada”,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3,50(3),pp.397-410.
    (3)Naik N Y,Moore M J,“Habit Formation and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in Individual Food Consumption”,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6,78(2),pp.321-328.
    (1)因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价格结构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故没有采用其数据。
    (2)根据国别比较数据库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数据,美国居民消费中享受型消费占比最大,超过60%,而生存型消费占比很小,在30%以下。
    (1)限于篇幅原因,此处并未列式具体测算过程,需要的话可向作者索取。
    (2)蔡兴、刘淑兰:《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实证分析》,《消费经济》2017年第6期。
    (3)郝云飞、臧旭恒:《中国家庭“尊老”与“爱幼”消费差异性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5期。
    (4)系统估计的方法主要有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似不相关回归(SUR)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因本文所用面板数据的T=21,N=29,且涉及三种类型消费,故不适用似不相关回归(SUR),且其非动态面板,故不适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因此本文选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