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沉默权的法哲学解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鑫 ; 脱万松
  • 关键词:沉默权 ; 语义分析 ; 人权 ; 本土移植 ; 具体构建
  • 中文刊名:FBZX
  • 英文刊名:Legality Vision
  • 机构: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0-25
  • 出版单位:法制博览
  • 年:2018
  • 语种:中文;
  • 页:FBZX201830003
  • 页数:3
  • CN:30
  • ISSN:14-1188/D
  • 分类号:17-19
摘要
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生长在美国的沉默权经过时间的沉淀,渐渐展露出了头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认可。沉默权作为人类通往文明道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并不单纯的指代一种权利,更多的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诉讼理念。在一个法制落后的国家,沉默无异于一种令人发指的恶行;而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沉默权则象征着尊重人权、保障人格尊严的表现。尽管如此,沉默权本身仍然具有着相当大的争论性。这种属性更多的体现在对沉默权的把握度以及本土移植上。这篇文章通过对沉默权的语义分析以及沉默权的起源与历史演进进行阐述。最终,探讨了作为人权的沉默权在我国进行本土化改造的问题。并且得出了沉默权虽然与生俱来的带有争论性,但是并不是不可利用的。同时,正因为这种闪着人性光辉的权利才能使我国的诉讼过程有一个转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得到更好的建设。
        
引文
[1][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王献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84.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7.
    [3][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09.
    [4][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65.89.
    [5][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42.
    [6]王业松.沉默权价值取向及立法的前瞻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4(01):103-104.
    [7]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6.
    [8]姜小川.沉默权制度的发展、利弊与限制[J].政法论丛,2011(05):87-89.
    [9]何家弘.中国式沉默权制度之我见——以“美国式”为参照[J].政法论坛,2013(01):107-114.
    [10]彭海青.辩护律师权利的发展与缺憾——基于新律师法的思考[J].政法学刊,2008(01):31-3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