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态民族学何以落地生根——罗康隆教授采访记(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How can Ecological Ethnology Take Root?——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uo Kanglong(Part Ⅱ)
  • 作者:艾菊红 ; 罗康隆
  • 英文作者:Ai Juhong;Luo Kanglong;
  • 关键词:生态民族学 ; 地方性知识 ; 文化与生态耦合
  • 中文刊名:SXLW
  • 英文刊名:China Three Gorges Tribune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09
  • 出版单位: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 年:2019
  • 期:No.336
  • 语种:中文;
  • 页:SXLW201904024
  • 页数:7
  • CN:04
  • ISSN:42-1123/I
  • 分类号:107-113
摘要
罗康隆教授着重讨论了他在研究当中对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理论的应用,以及该理论在解释中国生态问题的不足之处。特别从他对湘、黔、桂地区生态民族学研究的案例,谈到了文化适应理论的解释能力,认为地方性知识是文化与生态的耦合,地方性知识对当下国内和国际所面临的贫困、环境危机、民族冲突等等问题的解决都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归根结底,生态民族学所关注的仍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全球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从民俗社会到国家社会到全球社会的问题;从小传统到大传统到人类"类本质"的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国生态民族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