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智能政务推进中的开放式协同策略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pen Collaborative Strategy in the Promotion of Intelligent Government Affairs
  • 作者:薛泽林
  • 英文作者:Xue Zelin;
  • 关键词:智能政务 ; 条块关系 ; 协同治理 ; 开放式协同
  • 中文刊名:XXYS
  • 英文刊名:Study and Practice
  •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学习与实践
  • 年:2019
  • 期:No.420
  • 基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融媒体助推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提能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EZZ001);;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级招标课题“大数据驱动的全球城市社会风险防控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XYS201902007
  • 页数:8
  • CN:02
  • ISSN:42-1005/C
  • 分类号:58-65
摘要
条块关系制约是影响我国智能政务推进的主要障碍之一,并主要表现在前期的系统割裂、信息孤岛、重复建设,以及后期的分系统与总系统无法对接等方面。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整合型思路,应对智能政务推进中的条块关系制约,应以系统开放为抓手,建立起开放式协同框架。搭建政府内部开放式协同型组织平台,强化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压力动员,打通社会公众参与智能政务的内外渠道,是应对智能政务推进中条块关系制约的有效策略。在智能政务的推进过程中,系统开放是关键,智能政务本身具备目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角色,开放式协同框架能实现系统的自我迭代优化。开放式协同框架研究实现了智能政务由静态政策目标设定到动态落实的研究推进。
        
引文
[1]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18年:《2018-2024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2018年。
    [2]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8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译,2018年,第228页。
    [3]Andersen,K V,Henriksen H Z.E-government Maturity Models:Extension of the Layne and Lee model.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6(2):236~248.
    [4]Lee,J.10 year Retrospect on Stage Models of eGovernment:A Qualitative Meta-synthesis.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0(3):220~230.
    [5]Khan,G F.The Government 2.0 Utilization Model and Implementation Scenarios.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15(2):135~149.
    [6]Fountain,J.E.Building the Virtual State: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1:11.
    [7]Valdés G,Solar M,Astudillo H,et al.Conception,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eGovernment Maturity Model in Public Agencies.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1(2):176~187.
    [8]宁家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信息惠民试点建设》,《电子政务》,2016年第5期。
    [9]后向东:《互联网+政务:内涵、形势与任务》,《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6期。
    [10]翟云:《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情境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0期。
    [11]张丽丽:《新常态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研究--以浙江省政务服务网为例》,《浙江学刊》,2016年第5期。
    [12]马亮:《国家治理、行政负担与公民幸福感--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例》,《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13]王法硕:《地方政府创新执行主体如何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效果?--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电子政务》,2019年第2期。
    [14]Lieberthal,K.,Lampton,D.M.Bureaucracy,Politics,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98.
    [15]参见周黎安:《行政发包制》,《社会》,2014年第6期;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周雪光:《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开放时代》,2015年第2期;原超、李妮:《地方领导小组的运作逻辑及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基于组织激励视角的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7年第1期。
    [16]Gray,B.Conditions Facilitating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Human Relations,1985(10):911~936.
    [17]Huxham,C.,Vangen,S.Managing to Collaborate: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llaborative Advantage.Routledge,2013:72.
    [18]Ostrom,E.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the Rational Choice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8(1):1~22.
    [19]Ansell,C.,Gash,A.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8(4):543~571.
    [20]Emerson K.,Nabatchi T.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Regimes.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15:23.
    [21]薛泽林、孙荣:《新时代我国公共冲突协同处置实现与优化机制研究--基于河南信阳的拓展个案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5期。
    [22]薛泽林、孙荣:《治理势能:政策协同机制建构之关键--台北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政策比较》,《情报杂志》,2016年第10期。
    [23]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9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