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文明起源比较研究的一点尝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pilot Attempt on Comparative Study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 作者:宋海超
  • 英文作者:Song Haichao;
  • 关键词:文明起源 ; 统计学方法 ; 比较研究
  • 英文关键词: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s);;Statistical approaches;;Comparative study
  • 中文刊名:LFWW
  • 英文刊名: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 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2-28
  • 出版单位:南方文物
  • 年:2018
  • 语种:中文;
  • 页:LFWW201804028
  • 页数:8
  • CN:04
  • ISSN:36-1170/K
  • 分类号:220-227
摘要
文明起源研究是中国史前考古近三十年研究的热点话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在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文明起源进行共时性、历时性等比较研究的前提、方法、局限等,重点探讨了统计学分析结果的解读。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remained a hot topic in the Neolithic Chinese archaeology. The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that were made in the most recent years have particularly refresh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topic.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first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then applies statistical approaches for spatio-temporal comparison on 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s. We conclude the pa-per by pointing out the premises, approaches, and limitations in comparative study and discussing the interpretations of statistical results.
引文
(1)Kircher A.La Chine d’Athanase Kirchere,Amsterdam,1670.
    (2)a.Cordier H.Histories Generale de la China,Paris,1920,vol1;b.Williamas S.W.A History of China,New York,1897.
    (3)a.Edkins J,China’s Place in Philology:An Attempt to Show that the Language of Europe and Asia Have a Common Origin,London,1871.b.Lacouperie T.de.,Earl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London,1880.c.Chalmers J.,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Hongkong,1886.d.Lacouperie T.de.,The language of China Before the Chinese,Albert Etienne Jean Baptiste,1894.
    (4)Legge J.The Chinese Classics,Hongkong-London,1861-1872,Vol.1-7.
    (5)Rose J.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People,London,1816.
    (6)安特生著,袁复礼译:《中华远古之文化》,第28-29页,文物出版社,2011年。
    (7)列·谢·瓦西利耶夫著,郝振华等译:《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文物出版社,1989年。
    (8)李济:《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清华学校研究院丛书(第三种),第28-30页,1927年。
    (9)裴文中:《中国之彩陶文化》,《历史与考古》第1号,沈阳博物馆专刊,1946年。
    (10)刘耀:《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田野考古报告》第2册,1947年。
    (11)贾兰坡:《彩陶文化东来西向,甘肃考古获得结论》,《世界日报》1948年9月16日。
    (12)梁思永:《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梁思永考古学论文集》,第46-47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
    (13)杨建芳:《略论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分期》,《考古学报》1962年第1期。
    (14)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15)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第81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
    (16)苏秉琦:《文明起源新探》,第107-140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
    (17)a.卜工:《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科学出版社,2007年;b.卜工:《历史选择中国模式》,科学出版社,2009年。
    (18)张忠培:《良渚文化墓地与其表述的文明社会》,《考古学报》2012年第5期。
    (19)a.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年;b.安志敏:《试论文明的起源》,《考古》1987年第5期;c.赵辉:《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文物》2000年第1期。
    (20)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与多样性》,《文物》1987年第3期。
    (21)a.李绍连:《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线索及其启示》,《中州学刊》1987年第1期;b.方酉生、赵连生:《试论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史学月刊》1989年第2期;c.吴汝祚:《初论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兼论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文物研究》1989年第5期;d.白云翔、顾智界:《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纪要》,《考古》1992年第6期。e.李仰松:《研究我国文明起源问题的一些思考》,《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1期。
    (22)苏秉琦:《文明起源新探》,商务印书馆,1997年。
    (23)a.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考古》1991年第12期。b.严文明:《试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1992年第1期。
    (24)张忠培:《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故宫博物馆院刊》2000年第2期。
    (25)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7期;b.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文化汇观山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文物》2001第12期;c.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莫角山遗址1992~1993年的发掘》,《文物》2001年第12期。d.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瑶山》,文物出版社,2003年。e.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f.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调查与发掘》,《考古》2015年第1期。
    (26)a.石家河考古队:《石家河遗址群调查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科学出版社,1993年;b.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北天门市石家河古城三房湾遗址2011年发掘简报》,《考古》2012年第8期;c.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北天门市石家河古城谭家岭遗址2011年的发掘》,《考古》2015年第3期;d.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石家河遗址2015年发掘的主要收获》,《江汉考古》2016第1期。
    (27)a.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陶寺遗址陶窑发掘简报》,《文物季刊》1999年第2期;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祭祀区大型建筑基址2003年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第7期;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等:《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d.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等:《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考古》2008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5年。
    (28)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考古》2013年第7期;b.孙周勇等:《石峁遗址2015年考古纪事》,《中国文物报》2015年10月9日。c.邵晶:《试论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过程》,《考古与文物》2016年第4期;d.孙周勇等:《石峁遗址2016年考古纪事》,《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30日。e.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县石峁遗址管理处:《陕西神木县石峁城址皇城台地点》,《考古》2017年第7期。
    (29)陈希孺:《数理统计学:世纪末的回顾与展望》,《统计研究》2000年第2期。
    (30)罗泰著,吴长青等译:《宗子维城——从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年至前250年的中国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31)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考古》1959年第4期。
    (32)余西云:《西阴文化——中国文明的滥觞》,第22-23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3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青海柳湾——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文物出版社,1984年。
    (34)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阳山》,文物出版社,1990年。
    (35)青海省考古研究所:《青海循化苏呼撒墓地》,《考古学报》1994年第4期。
    (36)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市文化馆:《兰州土谷台半山-马厂文化墓地》,《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
    (37)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广河地巴坪“半山类型”墓地》,《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
    (38)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市文化馆、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馆:《兰州花寨子“半山类型”墓葬》,《考古学报》1980年第2期。
    (39)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红古下海石》,科学出版社,2008年。
    (40)a.甘肃省博物馆:《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b.甘肃省博物馆:《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第四次发掘》,《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
    (41)a.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永昌鸳鸯池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发掘》,《考古》1974年第5期。b.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甘肃永昌鸳鸯池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42)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瑶山》,文物出版社,2003年。b.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c.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前》,文物出版社,2005年。d.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家山》,文物出版社,2011年。e.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卞家山》,文物出版社,2014年。
    (43)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出版社,1987年。
    (44)马克思:《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2003年。
    (45)Steponaitis V P:Location Theory and Complex Chiefdoms:A Mississippian Example,Mississippian Settlement Patterns,1978,pp.417-453.
    (46)Carneiro,R.L.,The Chiefdom:Precursor of the State.The Transition to Statehood in the New Worl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pp.37-79.
    (47)Service,E.R.,Primitive Social Organization: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Random House,1962.Service,E.R.,Origins of the State and Civilization:The Process of Cultural Evolution,Norton,1975.
    (48)苏秉琦:《文明起源新探》,商务印书馆,1997年。
    (49)G.A.Johnson,Local Exchange and Early State Development in Southwestern Iran,Museum of Anthropology,University of Michigan,Anthropological Papers,no.51,1973,pp.4-12.Henry T.Wright,Recent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the State,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no.6,1977,pp.379-397.Timothy K.Earle,The Evolution of Chiefdom,Chiefdoms:Power,Economy,and Ide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p.3.Carneiro R.L.:The Chiefdom:Precursor of the State,The Transition to Statehood in the New Worl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pp.37-79.
    (50)宋海超:《多维度分析与社会复杂化研究——以柳湾墓地为例》,待刊。
    (51)a.刘莉:《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文物出版社,2007年;b.裴安平:《关于史前晚期聚落遗址按大小论等级思想的有关问题》,《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
    (52)王震中:《国家形成的标志之管见——--兼与“四级聚落等级的国家论”商榷》,《历史研究》2010年第10期。
    (53)Carneiro,R.L.,The Chiefdom:Precursor of the State.The Transition to Statehood in the New Worl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pp.37-7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