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海洋经济增长——生产要素投入贡献率的再测算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Marine Economy Growth:Production Factor Productivity Re-estimation
  • 作者:于梦璇 ; 安平
  • 英文作者:YU Mengxuan;AN Ping;North China Sea data & information Service;Tsinghua University;Qingdao Central Sub-branch of PBC;
  • 关键词:海洋产业结构 ; 海洋经济增长 ; 要素投入贡献率
  • 英文关键词: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marine economy growth;;production factor productivity
  • 中文刊名:TPYX
  • 英文刊名:Pacific Journal
  • 机构:北海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
  • 出版日期:2016-05-15
  • 出版单位:太平洋学报
  • 年:2016
  • 期:v.24
  • 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沿海省市主要海洋产业增长率差异的计量经济分析——基于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2013705)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TPYX201605011
  • 页数:8
  • CN:05
  • ISSN:11-3152/K
  • 分类号:90-97
摘要
一般认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可以促进海洋经济增长,但是宏观数据并不支持这一观点。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测算了12个主要海洋产业的生产要素投入贡献率,尝试从微观层面给出解释。研究发现,除人力资本要素外,资本、劳动力和科技三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贡献率在不同产业间差别不大;仅在同一产业内部差异明显;而且,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仅取决于人力资本要素是否对生产具有显著影响,与是否"新兴产业"无关。这说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是海洋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只有改变要素投入报酬率才能从根本上为海洋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Traditional view believes adjusting 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 can promote marine economy growth through many channels. This article uses spatial econometric method to estimate Production Factor Productivity( PFP) of 12 pivotal marine industries and finds that,1) except for human capital,the PFP of fixed investment,labor and technology are nearly in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ies; 2) the above three factors' productivit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same industry; 3) the phas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only depends on whether human capital has effect on the industry production,not rely on whether it's a rising industry or not. These conclusions tell us 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 changing is the outcome,rather than the course of marine economy growth,and we can only provide sustainable dynamic for marine economy growth through changing the return rate of the production factor.
引文
①伍业锋、施平:“中国海洋产业经济贡献度的测度”,《统计与决策》,2013年第2期,第136-139页。
    ②徐磊、刘明:“中国海洋经济预测研究”,《生态经济》,2012年第1期,第62-64页。
    ①为了明确的推演本文研究的关注点,此处论述是从一般经济学层面进行的。栾维新等专门针对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演变历史做了全面、详尽的总结性回顾。可参阅栾维新、杜利楠:“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趋势”,《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8期,第80-89页。
    ①本文所指生产要素的“投入贡献率”即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投入产出弹性”。这一概念衡量了生产要素投入每增加1 %,引致的产出水平增加百分比。例如,固定资本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8%,则固定资本的投入产出弹性为8(8%/1%)。详细讨论参见[美]哈尔·范里安著:《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6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17-234页。
    ②“规模报酬递增”是指,将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时增加1倍,产出量增加超过1倍。与之相对应的两个概念是“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前者指,将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时增加1倍,产出量增加也为1倍;后者指,将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时增加1倍,产出量增加少于1倍。详细讨论参见[美]哈尔·范里安著:《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6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68-269页。
    ③孙瑞杰、李双建:“海洋经济领域投入要素贡献率的测算”,《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7期,第95-99页。
    ④该文研究发现科技贡献率最大(50.6%)、劳动力贡献率次之(33.1%)、资本贡献率最小(16.3%),这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不甚相符。
    ⑤黄瑞芬、雷晓:“要素投入对我国海洋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基于广义C-D生产函数与岭回归分析方法”,《中国渔业经济》,2013年第6期,第118-122页。
    ⑥沈金生、张杰:“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要素的贡献测度与经济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35-40页。
    ⑦部分行业如“海洋矿业”、“海洋电力”、“滨海旅游”等,其样本区间为1995-2010年。
    ①资本要素贡献率最低值为21.1%,最高值为58.7%,相差2.8倍;科技要素贡献率最低值为12.3%,最高值为41.2%,相差3.3倍。
    ②尽管从经济理论角度看,生产函数的主要变量之间一般存在协整关系,但是不能以此代替正规的检验步骤。
    ③沈金生、张杰:“要素配置扭曲对我国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中国渔业经济》,2013年第4期,第63-71页。
    ④郑莉、张杰:“海洋渔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益研究——基于中国11个沿海省市及5大海洋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分析”,《海洋经济》,2014年第2期,第5-11页。
    ⑤沈金生、张杰:“中国海洋油气产业发展要素的贡献测度”,《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8期,第119-123页。
    ⑥于梦璇、王波:“海涂资源粘性引致的海水养殖产业集聚效应测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海洋经济》,2011第6期,第9-16页。
    ⑦目前,主流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可分为针对“宽而短”结构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方法和针对“长而窄”结构的纵列数据(longitudinal data)方法。鉴于本文的截面个体数为11个,时间序列数为6年,应使用panel data方法。但是本文没有使用经典的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等方法。因为巴尔塔基(Baltagi)(2008)指出“在个体水平的随机抽样样本中,人们很少担心截面之间的相关性。然而,当考虑国家、地区、州、县等相关截面数据时,这些总量个体可能表现出必须处理的截面相关性……这种空间相依模型在区域科学和城市经济学中比较普遍。”而且,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同一海洋产业在不同省市之间的生产要素投入,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也会加强截面个体间的相关性。所以,本文将通过对截面个体方程随机扰动项之间关系的识别,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spatial econometrics)得到生产要素投入贡献率更加准确的估计值。
    ⑧国家海洋局自2006年开始(即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7)》开始),根据两份制度文件进行数据的统计编制工作,即《海洋统计报表制度》(国统制[2007]29号)和《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国统制[2006]21号)两项。这造成年鉴中产业统计口径的变化。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本文选择2006年作为计量分析数据集的起始时点。
    ①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模型同时考虑了“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两个变量,而这两者在实际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为此,本文采用“代理变量”方式对两者进行拆分。具体而言,使用“涉海就业人数”衡量劳动力投入;使用“涉海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以“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的方式参见钱雪亚:“人力资本水平统计估算”,《统计研究》,2012年第8期,第74-81页)。
    ②事实上,可以通过一些统计检验方法(例如Pesaran检验)帮助判断哪种假设成立。但是,考虑到本文一些生产要素投入数据来源于对相关数据的折算,本文认为同时报告两种假设下的测算结果更加科学严谨。本文还使用了OLS和截面相关稳分健标准误(PCSE)两种估计方法作为对照,限于篇幅略去。
    ③乔俊果、朱坚真:“政府海洋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4期,第37-40页。
    ④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与核心论题无关的“宏观经济周期变量”系数的回归结果。
    ①刘国军、周达军:“海洋产业就业弹性的比较优势与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中国渔业经济》,2011年第6期,第142-149页。
    ②崔旺来、周达军等:“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经济地理》,2011年第8期,第1258-1263页。
    ③周井娟:“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3期,第46-51页。
    ④孙才志、徐婷、王恩晨:“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变化驱动效应测度与机理分析”,《经济地理》,2013年第7期,第115-120页。
    ⑤毛伟、赵新泉:“中国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研究”,《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1期,第137-140页。
    ⑥赵昕、孟秀秀:“基于DEA方法的海洋产业科技支持效率评价”,《中国渔业经济》,2013年第3期,第94-98页。
    ⑦徐士元等:“基于浙江面板数据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第11期,第111-116页。
    ⑧翟仁祥:“海洋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增长:中国沿海地区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第2期,第75-79页。
    ⑨高艳、李彬:“试论海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国渔业经济》,2011年第6期,第72-78页。
    樊华:“中国区域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9期,第57-6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