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复”和“杂”的写作——溥仪《我的前半生》的成书历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mplicated”and“Varied”Writing: the Context of Pu Yi's From Emperor to Citizen
  • 作者:马春景
  • 英文作者:Ma Chunjing;
  • 关键词:我的前半生 ; 众(版)本 ; 复数作者 ; 混杂体裁 ; 杂文学
  • 中文刊名:WXPL
  • 英文刊名:Literary Review
  • 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15
  • 出版单位:文学评论
  • 年:2018
  • 基金:金宏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17ZDA279)之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XPL201804019
  • 页数:10
  • CN:04
  • ISSN:11-1037/I
  • 分类号:170-179
摘要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是"十七年"文学的重要收获,更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文本,在其成书历程中产生了种种复杂现象,可称之为"复""杂"写作。它经历了众版(文)本的流变,除了1964年初版的"定本"外,近年尚有"全本""灰皮本""批校本"等陆续出版;除了主要作者溥仪外,溥杰、李文达等均参与了写作与修改,所以它拥有"复数作者";除了主要文体形态——自传以外,检讨书、口述史、批校文、他传等都是《我的前半生》成书过程中的重要体裁形态,共同形成一种混杂体裁特性;该作虽具强烈的文学性,但其非虚构性和实用性最终成就的是一种"杂文学"品质。
        
引文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第16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胡云翼:《胡云翼重写文学史》,“自序”,第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溥仪:《我的前半生(全本)》,第253页,群众出版社2011年版。
    (4)参见金宏宇:《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5)谷鹏飞:《文本的死亡与作品的复活---“新文本主义”文学观念及其方法意义》,《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
    (6)参见溥杰:《〈我的前半生〉(序)》,《我的前半生(定本)》,群众出版社2013年版。
    (7)(8)(35)王庆祥:《〈我的前半生〉背后的惊天内幕》,第12页,第31页,第9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10)(14)(15)(17)(28)(36)(38)(39)转引自孟向荣:《探寻丢失的历史---〈我的前半生〉出版史话》,第4页,第108页,第108页,第162页,第146页,第133页,第35页,第8页,第17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版。
    (11)参见溥仪:《我的前半生(全本)》,第48页,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
    (12)(30)(32)(33)(34)(37)溥仪:《我的前半生》,第81页,第210-211页,第67页,第64页,第65页,第73-79页,群众出版社1978年版。
    (13)于浩成:《老舍先生为〈我的前半生〉改稿一事纪实》,《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3期。
    (16)《〈我的前半生(灰皮本)〉出版说明》,群众出版社2011年版。
    (18)日本战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期间所写忏悔作品近500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史证》一书,即这些作品的选集。参见孟向荣:《新中国处理战犯政策与〈我的前半生〉》,《探寻丢失的历史---〈我的前半生〉出版史话》,第175页。
    (19)溥杰:《我与〈我的前半生〉》,《人民日报》1982年12月15日。
    (20)《〈我的前半生〉第一稿选编·尾声溥仪忏悔录》,王庆祥:《〈我的前半生〉背后的惊天内幕》,第243页。
    (21)溥杰:《〈我的前半生〉(序)》,《我的前半生(定本)》。
    (22)(29)凌云:《〈我的前半生〉是怎样问世的?》,《炎黄春秋》1993年第7期。
    (23)(24)溥仪:《我的前半生(批校本)》,第51页,第51页,群众出版社2013年版。
    (25)(26)溥仪:《我的前半生(批校本)》,第196页,第196页,群众出版社2013年版。
    (27)[法]菲力浦·勒热讷:《自传契约》,杨国政译,第6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31)溥仪:《我的前半生(灰皮本》,第110页,群众出版社2011年版。
    (40)转引自何明星:《〈我的前半生〉一书对外传播的半个世纪》,《出版广角》2012年第6期。
    (41)黄青蕉的短评[OE/OL],2013年7月20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91433/comments,2017年9月10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