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解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梅
  • 关键词:《墙上的斑点》 ; 意识流 ; 表现手法
  • 中文刊名:SZX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 机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20
  • 出版单位: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22;No.109
  • 语种:中文;
  • 页:SZXY201902011
  • 页数:3
  • CN:02
  • ISSN:34-1227/C
  • 分类号:34-36
摘要
意识流小说善用各种象征或暗示的方式,呈现出人物的内心微妙变化,继而表达一定的生活意义及人生价值。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创作推动了现代意识流小说的进步发展,并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在文学之中的地位。通过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作品《墙上的斑点》,进一步了解作者在小说之中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感受意识流小说作者与文学结构相互融合的艺术魅力。
        
引文
[1]唐景春,黄黎.从意识流的角度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01):52-54.
    [2]吴琼.意识流的象似性表征———《墙上的斑点》的文体特征阐释[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01):96-100.
    [3]张晓楠.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技巧及其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27-128.
    [4]陈英,杨增宏.中西方意识流小说非理性主义特征之比较———以《春之声》和《墙上的斑点》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05):70-7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