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7年盐城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目的研究高职生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和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10—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30名盐城市某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学生,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差异检验、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高职生心理健康在年级(t=2.539,P=0.011)、家庭经济(F=4.173,P=0.016)、教养方式(F=8.510,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事件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9,P<0.001)。在控制人口学因素后,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弹性呈偏正相关(P<0.05),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呈偏负相关(P<0.05),高职生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7.8%。结论高职生生活事件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生活事件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引文
[1] 曾红,严瑞婷,王爽,等.青少年个体心理危机的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J].心理学探新,2018,38(6):539-545.
    [2] 张栋栋.常州市护理专业新生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与伤害发生关系[J].卫生研究,2018,47(6):962-965.
    [3] 高素华.中国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定量综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0):1812-1821.
    [4] 曹科岩.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3,7:136-138.
    [5] 刘明波,李淑臻.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5:71-75.
    [6] 王安妮,张雯,姚抒予,等.失独者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及其抑郁差异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139-143.
    [7] 刘雅琼.大学生心理弹性和人际压力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8]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9] 张佳佳,李敏,彭李,等.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3):347-349.
    [10] 刘志强.高职贫困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SEM建构[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4):206-211.
    [11] SHAFFER D 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邹泓,等译.6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
    [13]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4] 许英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1):138-140.
    [15] 张妍,任慧莹.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423-426.
    [16] 桑志芹,伏干.家庭环境、专业满意度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2):278-282.
    [17]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6(1):8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