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多维度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Procedure of Criminal Trials in Absentia in China
  • 作者:赵琳琳
  • 英文作者:ZHAO Linlin;Law Schoo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关键词:缺席审判 ; 在场权 ; 辩护权 ; 延期审理 ; 重新审理
  • 中文刊名:PZG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UPL
  • 机构: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年:2019
  • 期:No.70
  • 语种:中文;
  • 页:PZGZ201902009
  • 页数:11
  • CN:02
  • ISSN:11-5607/D
  • 分类号:105-114+209
摘要
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时,在特别程序编中增加了刑事缺席审判程序。这一程序设计与当前反腐败背景有很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刑事审判的原则。但实际上,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基础应当是多元化的,从长远来看,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满足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需要。同时,也应当建立完善的权利保障机制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机制,以确保该程序的正当性。此外,该程序与现行立法中其他程序的关系也有待厘清。
        The procedure of criminal trial in absentia was added into the "Special Procedures" part of the third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8 amendment). Design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ti-corruption, the procedure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rinciple of criminal trial to some extent. But in fact, the value basis of trial in absentia should be diversified. In the long term, the applicable range of criminal trial in absentia should be moderately enlarged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practical experiences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brought about by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perfect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relevant supporting mechanis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legitimacy of the procedure.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dure and other procedures in current legislation needs to be clarified.
引文
[1]陈卫东:《论中国特色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年第3期,第14页。
    [2]陈瑞华:《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第101页、第104页。
    [3]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第24版),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70页。
    [4]该条规定了缺席的理由,其中第2款至第4款的内容如下:如果可预见不能出席,必须提前5天告知;如果不可预见,则在指定实施该行为的日期和时间通知。无法出席的证据必须与前述通知一起提交,除非在不可预见的障碍情况下,出于正当理由,可在3个工作日内提交。提名证人不超过3个。如果声称患病,被告人应出示医疗证明,说明出庭不可能和严重不便以及疾病可能持续的时间。司法当局可命令签署医疗证明的医生出席,并且由另一位医生检查疾病的真实性。
    [5]《2017年度刑事案件被控诉人所持证件分类统计表》,载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网站,https://www.mp.gov.mo/pdf/Statistical_data/zh/2017/5_2017_Origins_Stat_Report_cn.pdf,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1月10日。
    [6]参见澳门特别行政区中级法院第52/2004号案合议庭裁判。
    [7]陈光中、肖沛权:《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完善刑事诉讼制度的新成就和新期待》,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年第3期,第8页。
    [8]胡志风:《刑事缺席审判中的证明标准》,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第119页。
    [9]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355页。
    [10]相关资料可参见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追逃追赃条约法规汇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转引自杨宇冠、高童非:《中国特色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构建--以比较法为视角》,载《法律适用》2018年第23期,第27页。
    [11]澳门特别行政区中级法院第99/2018号上诉案裁判书。
    [12]吴沈括:《意大利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可资借鉴》,载《检察日报》2015年10月29日,第03版。
    [13]澳门特别行政区中级法院第250/2014号案合议庭裁判。
    [14]黄风:《刑事缺席审判与特别没收程序关系辨析》,载《法律适用》2018年第23期,第4页、第5页。
    [15]UC为特定数额的金钱,金额相等于澳门公共行政工作人员薪俸表100点之金额之十分之一,且在有需要时,须将该金额凑整至澳门币十位数,零数为5以上者,往上凑整,零数为5或以下者,往下凑整。
    [16]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22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