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道付何人:唐宋间雪峰僧团的分化与“玄沙正宗”的确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Giving Orthodoxy to Whom:The Dividing of Xuefeng Buddhist Group(雪峰僧团)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Xuansha Orthodox School(玄沙正宗) During Tang and Song Dynasities
  • 作者:葛洲子
  • 英文作者:Ge Zhouzi;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雪峰僧团 ; 玄沙僧团 ; 法眼宗
  • 英文关键词:Xuefeng(雪峰)buddhist group;;Xuansha(玄 沙)buddhist group;;Fayan School(法眼宗)
  • 中文刊名:ZGL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年:2019
  • 期:v.34
  • 基金: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五代北宋时期中原王朝境内禅宗传法的空间扩展”(17SZYB09);;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华文明形成与塑造的时空过程”(16JJD770009)
  • 语种:中文;
  • 页:ZGLD201901018
  • 页数:13
  • CN:01
  • ISSN:61-1027/K
  • 分类号:128-140
摘要
法眼宗是所谓禅宗"五家宗派"之一,其创派祖师被认为是雪峰义存四世法孙清凉文益。然而,法眼宗的宗派意识萌发于何时,文献中非但没有明确答案,"雪峰宗"、"玄沙宗"、"法眼宗"等名称不一的表述方式以及关于各代祖师关系的抵牾记载反而令人疑窦丛生。本文根据灯录等文献,系统梳理五代到宋初整个雪峰禅系每一世代的传法分布,尔后以空间分布演变为线索,探究僧团分布格局形成的驱动因素。复原从雪峰僧团到玄沙宗的时空发展历程后可以发现,"雪峰宗"之名的消失与法眼宗的成立是僧团内部争夺正统进而分化造成的结果。当然,不可忽视的是,政治力量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推手角色。
        Fayan School(法眼宗)is so-called five sects of Chan school(禅宗)and its founder was known as Qingliang Wenyi(清凉文益)who was the fourth generation dharma heir of Xuefeng Yicun(雪峰义存).However,there is no clear answer to when the Fayan sectarianism appeared in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moreover,the name Xuefeng School(雪峰宗),Xuansha School(玄沙宗)and Fayan School and the contradictory record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riarchs made much doubt.This study used histories of light,exam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hole Xuefeng Zen system from the Five Dynasties to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by the numbers,and then took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a clue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han masters.After examining the space-time process from Xuefeng buddhist group to Xuansha School,we can fi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name Xuefeng Schoo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ayan School was the result of buddhist group's dividing and contending for orthodox.Of course,political pow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s pushing hand in this process.
引文
(1)[五代]文益:《宗门十规论·党护门风不通议论第二》,《大正藏》第63册,第37页。
    (2)[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卷12《唐福州雪峰广福院义存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288页。
    (3)《宋高僧传》卷13《梁福州玄沙院师备传》,第306页。
    (4)《宋高僧传》卷13《周金陵清凉文益传》,第314页。
    (5)[宋]楚圆集:《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下《汾阳无德禅师歌颂》,《大正藏》第47册,第621页。罗汉桂琛曾住持地藏院,故又称“地藏桂琛”。
    (6)[宋]释惠洪著、吕有祥点校:《禅林僧宝传》卷4《罗汉琛禅师》,(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27页。
    (1)[宋]契嵩:《传法正宗记》卷8,《大正藏》第51册,第763页。
    (2)关于雪峰禅系梳理的近期成果参见Benjamin Brose,Patrons and Patriarchs:Regional Rulers and Chan Monks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15.该书长于禅宗发展与社会关系的揭示,然而仍未就雪峰宗与法眼宗的派生及取代问题作出回应。
    (3)铃木哲雄:《法眼宗の形成(一)》,《愛知学院大学文学部紀要》第6號,1976年,第193-224页。
    (4)[宋]悟明集:《联灯会要》,《卍新纂续藏经》第79册,第11页。
    (5)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承认:“总观五代十国的禅家,当时已很难判别他们在观点上的明显界线”(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85页。
    (6)近年来以“师资血脉”作为区分禅系的标准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见Robert Sharf,Coming to Terms with Chinese Buddhism:A Reading of the Treasure Store Treatise,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5,p.41;Mor ten Schlütter,How Zen Became Zen:The Dispute over Enlighten 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Chan Buddhismin Song-Dynasty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8,p.20;张伟然:《中国佛教宗派形态的地域差异与地理环境》,明生:《禅和之声:“2009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第172-178页。
    (7)葛洲子:《北宋云门宗禅师人数再考》,《宗教学研究》2017年第2期,第116-121页。
    (8)John Jorgensen,Inventing Hui-neng,the Sixth Patriarch:Hagiography and Biographyin EarlyCh’an,Leiden:Brill,2005,p.474.
    (9)欧阳楠:《“大中华地区区域宗教系统的形成”会议综述》,《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3期,第188-192页;葛洲子:《政局·法席·法脉---唐末至宋初曹洞宗的兴衰》,《早期中国史研究》第8卷第2期(台北:2016年12月),第1-52页。
    (1)(1)在具体处理禅师的传法空间复原时,本文选择相同师承关系的一代禅师作为出图展现的一个基础单元。根据现存史料,以同代禅师中最末开法者的出世之年与最先住持者的退席之年,作为该代禅师弘化的时间区间。(2)在地图上表达禅师传法的地理分布时,如果一位禅师历住多处寺院,一般以灯录目录中所标住持寺院为准。寺院的地理位置主要以鈴木哲雄《中国禅宗寺名山名辞典》((東京)山喜房佛書林,2006年)来判定,而后利用百度拾取坐标系统(http://api.map.baidu.com/lbsapi/getpoint/)获得寺院的经纬度数据。若寺院位置无考,则以灯录中登载的禅师驻锡寺院所在府州治所位置作为该禅师在地图中的定点依据。治所的经纬度数据采自CHGIS(http://www.fas.harvard.edu/~chgis/)。(3)由于本文重在考查雪峰禅系发展演变与政治形势的关系,所以以政区图作为底图。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
    (2)[明]林弘衍编次:《雪峰义存禅师语录》附《雪峰真觉大师年谱》,《卍新纂续藏经》第69册,第88-89页。
    (3)铃木哲雄:《唐五代禅宗史》,(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85年,第93-94、161-182、48-66页。
    (4)55人中有生卒年记载者9人,分别为玄沙师备(835-908年)、长庆慧棱(854-932年)、龙册寺道怤(864-937年)、云门文偃(864-949年)、龙华灵照(870-947年)、保福从展(?-928年)、龙兴宗靖(871-954年)(见陈垣:《释氏疑年录》,(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67、172、177、176、177、171、179页)、耳相行修(?-951年)(见《宋高僧传》卷30《汉杭州耳相院行修传》,第755页)。陈垣《释氏疑年录》据《古尊宿语录》小传认为神晏“晋天福中卒,年七十七”(第176页),然据《佛祖纲目》卷34,鼓山神晏于天福乙巳入灭(《卍新纂续藏经》第85册,第686页)。案后晋天福九年改开运元年(944),乙巳年为开运二年。又据《释氏通鉴》卷12,神晏俗寿七十三(《卍新纂续藏经》第76册,页131c),则鼓山神晏生卒年为873-945年。鼓山神晏生卒年存疑。综合以上信息,保福从展谢世之年(928年)可定为雪峰二世共同弘法时间区间的下限。雪峰二世禅师群中有明确出世开法之年记载的有2人,分别为长庆慧棱出世于天祐三年(906年)、鼓山神晏出世于开平二年(908年)([宋]道原集:《景德传灯录》卷18《福州长庆慧棱禅师》、《福州鼓山神晏国师》,《大正藏》第51册,第343、351页),遂可定开平二年(908年)为雪峰二世禅师群共同弘法时间区间的上限。
    (5)参见阿部肇一著、关世谦译:《中国禅宗史:南宗禅成立以后的政治社会史的考证》,(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第155-220页;赖建成:《吴越佛教之发展》,(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年,第19-28页。
    (6)《景德传灯录》卷18《福州玄沙师备禅师》、《福州长庆慧棱禅师》、《福州长生山皎然禅师》、《杭州西兴化度师郁禅师》、《漳州隆寿绍卿禅师》,卷19《福州安国弘瑫禅师》、《漳州保福从展禅师》、《杭州龙兴寺宗靖禅师》、《韶州云门文偃禅师》,第343、347、349、350、351、353、354、355、356页。
    (1)《宋高僧传》卷13《梁福州玄沙院师备传》,第306页;《景德传灯录》卷18《福州玄沙师备禅师》,第343页。
    (2)关于雪峰与玄沙禅法差异的详细研究,参看铃木哲雄:《唐五代禅宗史》,第446-502页;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第369-370页。
    (3)《宋高僧传》卷13《周金陵清凉文益传》,第314页。参见黄绎勋:《法眼文益悟道历程及其史传意义考》,《台大佛学研究》第24期,2012年12月。
    (4)《景德传灯录》卷18《福州玄沙师备禅师》,第343页。
    (5)《景德传灯录》卷18《福州玄沙师备禅师》,第343页。
    (1)[五代]黄滔:《莆阳黄御史集》下秩《碑铭·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丛书集成初编”本,第323页。
    (2)陈垣:《释氏疑年录》,第177、168页。
    (3)《景德传灯录》卷21《福州安国慧球禅师》,第372页。
    (4)《宋高僧传》卷13《后唐漳州罗汉院桂琛传》,第309页。
    (1)雪峰三世有明确生卒年记载的有天竺山子仪(?-986)、净德冲煦(916-974)、报恩清护(916-970)、报慈从瓌(?-973)、资福智远(895-977)、瑞峰志端(892-969)、保福清豁(?-976),见《释氏疑年录》第191、194、194、189、187、186、189页。又据《景德传灯录》卷24《庐山归宗道诠禅师》,雪峰三世延寿慧轮法嗣归宗道诠生卒年为930-985年。同书又记载道诠“年二十五(954年),结友冒险远来参寻……经十稔,轮和尚归寂”(第403页),则延寿慧轮示寂于-约964年。《宋高僧传》卷28《晋东京相国寺遵诲传附彦球传》记载:“宋建隆中终于住寺”(第700页),则龙华彦球示寂于约961年。石井修道《泉州福先招慶院の浄修禅師省僜と〈祖堂集〉》推断雪峰三世招庆省僜生卒年为884-972年(《駒沢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44,1986年3月)。然据《紫云开士传》记载省僜“开宝五年化,寿八十一,腊六十一”,见《祖堂集》卷13《福先招庆和尚》,(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99页注释一。按中华书局点校本此条标点在“化”与“寿”之间未点断,点校者之一的衣川贤次制作的订误表中已予以更正。见http://huangzheng1958.blog.163.com/blog/static/486516782008930920376/,招庆省僜生卒年为892-972。在文献中查检到90名禅师中最晚开法者为资福智远,后周显德三年(956)受请开堂说法于复州资福院(《景德传灯录》卷21《复州资福智远禅师》,页377b)。因此,雪峰三世禅师群的弘法时间可定在956-961年。
    (2)玄沙三世有生卒年记载的有清凉休复(?-943年)(《释氏疑年录》,第174页。而《传灯录》卷24《金陵清凉休复禅师》又记载“甲辰岁,江南国主创清凉大道场延请居之”(第400页)。甲辰岁即开运元年(944年),晚于《传灯录》所载休复示寂之年。又《宝刻丛编》卷15、《宝刻类编》卷7收录韩熙载撰《南唐清凉寺悟空禅师碑》,均作“保大九年(951年)七月二十五日”立(《历代碑志丛书》第1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18页下、780页下)。休复更有可能示寂于该年,《释氏疑年录》或有误)、清凉文益(885-958年)(《释氏疑年录》,第184页)、报劬玄应(910-975年)(《释氏疑年录》,第192页)。其中最晚开发者为报劬玄应。《景德传灯录》卷24《漳州报劬玄应禅师》记载,保福清豁“命檀信于庵之西青阳山创室……请师宴处二十余载”。直至开宝三年(970年)漳州刺史陈文颢请住报劬院(第402页)。照此推算,玄应当出世于945年左右。考虑到清凉休复示寂之年早于玄应的开法时间,本文为取得玄沙三世禅师群共同弘法时间区间,决定排除休复而选择的文益圆寂之年(958年)作为玄沙三世禅师群共同弘法时间的下限,产生玄沙三世弘法时间区间为约945-958年。
    (1)《景德传灯录》卷21《福州报慈光云禅师》,第375页。
    (2)《祖堂集》卷13《报慈和尚》,第589页。
    (3)《景德传灯录》卷21《福州大章山契如庵主》,第373页。
    (4)《景德传灯录》卷22雪峰二世安国院弘瑫法嗣“福州仙宗院明”与《传灯录》卷24玄沙三世仙宗契符法嗣“福州仙宗洞明”机语重复,当为一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较为合理的解释是仙宗洞明同样经历了由玄沙法系向雪峰法系的改嗣过程。
    (5)《禅林僧宝传》卷4《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第29页。
    (6)《景德传灯录》卷24《漳州报劬玄应禅师》,第402页。
    (7)[五代]林澄:《唐福州安国禅院先开山宗一大师碑文(并序)》,《卍新纂续藏经》第73册《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下,第26页。
    (8)徐晓望:《闽国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第114-124页。
    (9)《景德传灯录》卷21《金陵报恩院清护禅师》,页379b。
    (1)雪峰四世禅师有生卒年记载的只有归宗道诠(930-985年)与龙光澄玘(907-967年),见《释氏疑年录》,第207、192页。根据《金陵寂乐塔院故玄寂禅师影堂记》,澄玘于“丁巳岁(957年)避难南渡,止于庐山”,而此前其已有开法舒州的记录([五代]徐铉:《徐公文集》卷28,《宋集珍本丛刊》第1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页199上)。道诠虽迟至开宝五年(972年)才受请开法,但其师延寿慧轮于965年归寂前已经付法(《景德传灯录》卷24《庐山归宗道诠禅师》,第403页)。据之,道诠理论上的开法时间当在965年。因而雪峰四世禅师群的弘法时间区间为965-967年。
    (2)玄沙四世禅师有生卒年记载的有天台德韶(891-972年)、永明道潜(?-961年)、净德智筠(906-969年)、清凉泰钦(?-974年)、宝塔绍岩(899-971年)、百丈道常(?-991年)、归宗策真(?-979年)、圆通缘德(898-977年)、报恩法安(?-约972年)(以上见《释氏疑年录》第186、185、190、189、189、191、190、188、183页)、崇寿契稠(?-992年)(《景德传灯录》卷25《抚州崇寿院契稠禅师》,第416页)。另有报恩慧明,一说卒于显德中(约957年)(《宋高僧传》卷23《周钱塘报恩寺惠明传》云:慧明“显德中卒”,第598页),一说生活年代为895-975年(顾宏义:《景德传灯录译注》称:“另有记载称其生于904年,卒于975年”,(上海)上海书店,2009年,第1968页),未知孰是。至于玄沙四世禅师的开法时间,有记录的最晚出世者当是圆通缘德。据《禅林僧宝传》记载:南唐王室“创寺以居之。昭惠后以其子宣城公薨,施钱建寺于庐山之阴石耳峰之下”(《禅林僧宝传》卷8《圆通缘德禅师》,第55页)。“宣城公”为李煜次子李仲宣封号,仲宣薨于乾德二年(964年)(马令:《南唐书》卷7《宗室传·宣城公仲宣》,《五代史书汇编》第9册,(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第5314页),故缘德出世不早于于964年。再综合玄沙四世禅师的卒年来看,玄沙四世禅师群的共同弘法时间区间为964-969年。
    (1)《宋高僧传》卷13《周金陵清凉文益传》,第314页。
    (2)《景德传灯录》卷24《金陵清凉文益禅师》,第398页。
    (3)《景德传灯录·金陵清凉休复禅师》又云休复“晋天福八年癸卯(943年)”示寂,疑有一误。
    (4)《景德传灯录》卷24《金陵清凉休复禅师》,第400页。
    (5)[清]严观辑:《江宁金石记·待访目》卷1,《历代碑志丛书》第18册,第699页。
    (6)鈴木哲雄:《唐五代禅宗史》,第280页。
    (7)《景德传灯录》卷24《金陵清凉文益禅师》,第398页。
    (8)杜文玉:《南唐史略》,(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5-148页。
    (9)《徐公文集》卷30,第209页。
    (10)《宋高僧传》卷13《宋庐山圆通院缘德传》,第316页。
    (11)《宋高僧传》卷13《后唐漳州罗汉院桂琛传》,第309页。
    (1)《景德传灯录》卷24《金陵清凉文益禅师》,第398页。
    (2)《景德传灯录》卷24《金陵清凉文益禅师》,第398页。
    (3)参见铃木哲雄:《唐五代の禅宗---湖南、江西篇》,(東京)大東出版社,1984年,第274-286页。
    (4)《景德传灯录》卷18《明州翠岩令参禅师》《杭州龙华寺灵照禅师》、卷19《杭州龙兴寺宗靖禅师》,第352、352、355页;《宋高僧传》卷13《晋永兴永安院善静传附灵照传》,第313页。
    (5)《旧五代史》卷133《世袭列传》注引《五代史补》,第1775页。黄绎勋概括钱鏐的宗教政策乃“以实用为原则”,详见氏著:《吴越诸王(893-978年)与佛教》,《中华佛学学报》第17期,2004年,第132页。
    (6)[宋]钱俨:《吴越备史》卷4《大元帅吴越国王》,《五代史书汇编》第10册,(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第6244页。
    (7)黄夏年:《天台德韶与天台宗》,《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第149-156页。
    (8)《景德传灯录》卷25《杭州报恩寺慧明禅师》,第410页。
    (9)《景德传灯录》卷25《杭州报恩寺慧明禅师》,第410页。《宋高僧传》记其事略同,参见《宋高僧传》卷23《周钱塘报恩寺慧明传》,第598页。
    (10)来自吴越国王扶持的案例见《景德传灯录》卷25《杭州永明寺道潜禅师》、《杭州灵隐清耸禅师》、《杭州宝塔寺绍岩禅师》,第412、413、415页;来自吴越地方官员扶持的案例见《景德传灯录》卷25《杭州灵隐清耸禅师》、卷26《苏州荐福绍明禅师》,第413、419页。
    (1)雪峰五世禅师分别是隆寿法骞与九峰义诠,2人均无行年记载。唯一可供参考的是隆寿法骞的出世经历。法骞由陈洪进弟、漳州刺史陈洪铦延请开堂住持,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氏在福建东南沿海的割据告终。由此推知,法骞出世不当晚于977年。玄沙五世禅师的年龄跨度非常大。玄沙五世禅师中明确记载生卒年信息的有永明延寿(904-975年)、长寿朋彦(913-961年)、报恩永安(912-974年)、普闻智勤(?-990年)、普门希辩(921-997年)、光庆遇安(?-992年)、般若友蟾(?-990年)、龙册晓荣(920-990年)、瑞鹿遇安(924-995年)、瑞鹿本先(942-1008年)、开化行明(932-1001年)、千光瓌省(906-972年)、云居道齐(929-997年)、归宗慧诚(941-1007年)、云盖用清(?-996年)、八圣寺清简禅师(957-1014年)(见《释氏疑年录》,第190、194、193、191、196、192、191、196、197、200、198、190、198、200、193、202页、五云山志逢(909-985年)(《景德传灯录》卷26《杭州五云山志逢大师》,第422页)、九曲庆祥(934-998年)(《天圣广灯录》卷27《杭州九曲庆祥禅师》,《卍新纂续藏经》第78册,第559页)。此外,尚有天台德韶法嗣奉先清昱“开宝中(968-976年)示灭于本寺”(《景德传灯录》卷26《杭州奉先清昱禅师》,第423页)、雁荡山愿齐“太平兴国中(976-984年)示灭”(《景德传灯录》卷26《温州雁荡愿齐禅师》,第424页)、智者寺全肯“太平兴国中(976-984年),以住持付法嗣弟子绍忠继世说法。寻于本寺归寂”(《景德传灯录》卷26《婺州智者全肯禅师》,第424页)、齐云山遇臻“至道中(995-997年),卒于大善寺”(《景德传灯录》卷26《婺州齐云遇臻禅师》,第426页)这样的模糊的生卒年记载。玄沙五世中最晚出世者瑞鹿本先其出世时已35岁,即976年,上距延寿示寂之年相差1年。玄沙五世禅师群实际上并不存在共同弘法时间区间,只能大致认定约976年。
    (2)《景德传灯录》卷26《杭州永明寺延寿禅师》,第421页。
    (1)《景德传灯录》卷26《杭州千光王瓌省禅师》、《衢州镇境志澄大师》,第427页。
    (2)《景德传灯录》卷26《庐山归宗第十四世慧诚禅师》,第429页。
    (3)《宋高僧传》卷13《梁福州玄沙院师备传》,第306页。
    (4)《景德传灯录》卷25《杭州报恩寺慧明禅师》,第410页。
    (5)[清]吴兰修、[清]梁廷枏辑,陈鸿钧、黄兆辉补征:《南汉金石志补征·南汉从录补征》,(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9-40页。
    (1)《景德传灯录》卷24《金陵清凉文益禅师》,第398页。
    (2)《宗门十规论·党护门风不通议论第二》,第37页。
    (3)《景德传灯录》卷25《金陵清凉泰钦禅师》,第414页。
    (4)Albert Welter,Monks,Rulers,and Literati:The Political Ascendancy of Chan Buddhism,New York:Ox 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p.206-2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