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中国70年周边多边外交的历程、特点与挑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eventy Years of 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ward Neighboring Countries:Developing Processes,Main Characters and Challenges
  • 作者:祁怀高
  • 英文作者:Qi Huaigao;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Fudan University;
  • 关键词:周边多边外交 ; 地区机制 ; 开放包容 ; 竞争性多边主义 ; “一带一路”
  • 英文关键词: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ward neighboring countries;;regional institutions;;open and inclusive;;competitive multilateralism;;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中文刊名:SJJZ
  • 英文刊名: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 机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6-14
  • 出版单位:世界经济与政治
  • 年:2019
  • 期:No.466
  • 基金:上海市“建国70周年”研究系列2017年度重点项目“新中国周边外交史研究(1949—2019)”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JJZ201906004
  • 页数:24
  • CN:06
  • ISSN:11-1343/F
  • 分类号:45-66+158-159
摘要
从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视角来看,新中国70年周边地区的多边外交历程可分为艰难起步阶段(1949—1971年)、调整适应阶段(1971—1991年)、积极参与阶段(1991—2013年)和引领倡导阶段(2013年至今)。70年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周边多边外交形成了三方面的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发展导向;二是保持开放包容;三是注重改革完善规则。同时,中国也要正视当前周边多边外交面临的四方面挑战,需要积极思考应对方略:一是针对美国双边同盟体系与中国多边合作体系之间的张力,中美要努力推进两种体系的兼容共存;二是针对亚洲地区的竞争性多边主义,中国要积极推进多边机制的整合;三是针对亚洲多边合作体系的领导权竞争,中国与相关行为者可探讨东盟机制下的多元领导模式;四是针对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的亚洲地区安全机制,中国可以亚信为基础框架推动构建未来亚洲地区安全机制。展望未来,中国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更加积极地开展周边多边外交。
        The seventy years of 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ward neighboring count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difficult starting process( 1949-1971),the adaptive adjustment process( 1971-1991),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process( 1991-2013) and the leading advocate process( from 2013 to n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systems. 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ward neighboring countries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main characters as follows: first,conduc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riented diplomacy; second,keeping Asia's cooperation open and inclusive; third,improving the existing system of institutions by incremental reforms.At the same time,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ward neighboring countries is now facing four challenges. The first challenge is the rising tension between the U.S. dominated bilateral alliance system in Asia and China 's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system.Both China and the U.S. should try to accommodate the above-mentioned two different systems and realize the co-existence. The second challenge is the competitive multilateralism in the Asian region. China needs to integrate the existing competitive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The third challenge is the leadership competition of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system in Asia. China and the relevant actors can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a multi-actors leadership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ASEAN. The fourth challenge is the absence of an Asia-wide regional security regime. China can use the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 CICA) as a framework to construct Asia-wide regional security regime in the future. Looking to the future, China will be more active to conduct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ward neighboring countr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引文
(1)苏长和:《国际体系发展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载《人民日报》,2016年2月15日。
    (1)安国政等主编:《世界知识大辞典》(修订本),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4页。
    (2)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档案选编(第一集)1954年日内瓦会议》,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50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案卷编号:206-Y0037,《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1954年7月2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日内瓦会议》,https://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wjs_674919/2159_674923/t8974.shtml,访问时间:2019年4月20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亚非会议》,https://www.fmprc. gov. cn/web/ziliao_674904/wjs_674919/2159_674923/t8979.shtml,访问时间:2019年4月20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亚非会议》,https://www.fmprc. gov. cn/web/ziliao_674904/wjs_674919/2159_674923/t8979.shtml,访问时间:2019年4月20日。
    (2)张屹峰:《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建构》,载《国际关系研究》,2015年第2期,第12页。
    (3)中国外交部档案:207-Y0012,《亚非会议最后公报》(1955年4月24日),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档案选编(第二集)——中国代表团出席1955年亚非会议》,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4)高嘉懿:《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与中法关系改善——兼论中国“两个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第133页。
    (1)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1年10月25日,第1976次全体会议,2758号决议,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 symbol=A/RES/2758(XXVI)&referer=http://www.un.org/zh/ga/26/res/&Lang=C,访问时间:2019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斗争》,https://www.mfa.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wjs_611318/2159_611322/t8976.shtml,访问时间:2019年4月14日。
    (2)《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文件集(1978.7—1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页;盛红生:《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律问题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3)谢益显等编著:《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439页。
    (4)“UN Security Council,Resolution 495(1981),Adopted by the Security Council at Its 2313th Meeting,on 14 December 1981,”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26750,访问时间:2019年4月14日。
    (5)杜农一、周辉、杨凯:《新中国军事外交与国际维和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52—153页。
    (6)《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大事记》,载《解放军报》,2015年5月29日。
    (7)孟文婷:《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研究述评》,载《国际政治研究》,2017年第4期,第87页。
    (1)钱其琛:《外交十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48—49页。
    (2)钱其琛:《外交十记》,第53页。
    (3)张青:《亲历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载《世界知识》,2004年第20期,第59页。
    (4)钱其琛:《外交十记》,第43—44页。
    (1)Guoguang Wu,“Multiple Levels of Multilateralism:The Rising China in the Turbulent World,” in Guoguang Wu and Helen Lansdowne,eds.,China Turns to Multilateralism:Foreign Policy and Regional Security,London:Routledge,2008,p.27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https://www.fmprc.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yzs_673193/dqzz_673197/cxbdhwt_673311/jbqk_673313/,访问时间:2019年4月20日。
    (3)《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关系的新篇章——温家宝总理在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7年1月15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关系》,https://www.fmprc.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xybfs_673327/dqzzhzjz_673331/hwalb_673375/gx_673379/,访问时间:2019年4月20日。
    (2)Pacific Islands Forum Secretaria,t“The Pacific Islands Forum,” https://www. forumsec. org/who-we-arepacific-islands-foru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2017年5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silkroad/2017-05/10/c_1120951928.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4)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4/c_1120969677.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3/28/c_1114793986.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http://news.xinhuanet.com/silkroad/2017-05/10/c_1120951928.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http://www. gov. cn/zhengce/content/2015-12/17/content_10424.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4)张茉楠:《构建“一带一路”自贸区乃大势所趋》,载《上海证券报》,2015年4月29日。
    (5)《王毅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国事活动的成果》,2014年11月13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11/13/c_1113240073_2.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王毅谈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成果》,https://www. fmprc. gov. cn/web/wjdt_674879/wjbxw_674885/t1314367.shtml,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1)罗仪馥:《从大湄公河机制到澜湄合作:中南半岛上的国际制度竞争》,载《外交评论》,2018年第6期,第142 页。
    (2)罗仪馥:《从大湄公河机制到澜湄合作:中南半岛上的国际制度竞争》,载《外交评论》,2018年第6期,第141 页。
    (3)李向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一带一路”之比较》,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9期,第29—43 页。
    (1)The World Bank,“Poverty&Equity Data Portal:South Asia,” http://povertydata. worldbank. org/poverty/region/SAS,访问时间:2019年2月12日。
    (2)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05/21/c_1110796357.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http://www.scio.gov.cn/37236/38180/Document/1626688/1626688.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共同主席声明》,https://www. fmprc. gov. cn/web/wjbxw_673019/t1573634.shtml,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2)郑翔:《“一带一路”对中国交通法律体系的挑战和对策》,载《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6期,第92—94 页。
    (1)郑翔:《“一带一路”对中国交通法律体系的挑战和对策》,载《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6期,第92—94 页。
    (2)赫璟:《“一带一路”建设与自贸区战略的对接》,载《WTO经济导刊》,2018年第1期,第59页。
    (1)杨文静:《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调整及其走向》,载《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8期,第23页。
    (2)Ralph A. Cossa,“U.S. Asia Policy:Does an Alliance-Based Policy Still Make Sense,”Issues&Insights,Vol.1,No.3,2001,pp.19-22,http://csis.org/files/media/csis/pubs/issuesinsights_v01n03.pdf,访问时间:2019年4 月25日。
    (1)吴心伯:《论亚太大变局》,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6期,第48页。
    (2)贺凯:《亚太地区的制度制衡与竞争性多边主义》,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12期,第60页。
    (3)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ecember 2017,pp.45-46,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 pdf,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1)《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http://www. xinhuanet. com/world/2018-12/30/c_1123929362.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2)“PM’s Address at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May 23,2017,http://www.pmindia.gov.in/en/news_updates/pms-address-at-the-inauguration-of-the-annual-meeting-ofthe-african-development-bank/? comment=disable,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3)楼春豪:《“亚非增长走廊”倡议:内涵、动因与前景》,载《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1期,第73页。
    (1)郑先武:《“亚洲安全观”制度建构与“中国经验”》,载《当代亚太》,2016年第2期,第4页。
    (2)吴心伯:《论亚太大变局》,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6期,第35—36页。
    (1)PwC,“The Long View:How Will the Global Economic Order Change by 2050?”February 2017,p.23,https://www.pwc.com/gx/en/world-2050/assets/pwc-the-world-in-2050-full-report-feb-2017.pdf,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1)刘振民:《积极践行亚洲安全观共创亚太安全新未来》,https://www.mfa.gov.cn/chn//pds/wjb/zzjg/yzs/xwlb/t1379368.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http://www.scio.gov.cn/37236/38180/Document/1626688/1626688.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3)CICA,“About CICA,” http://www. s-cica. org/page. php? page_id=7&lang=1&article_id=104,访问时间:2019年2月10日。
    (4)韩立群:《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述评》,载《国际研究参考》,2014年第6期,第40页。
    (1)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信25年:回顾与展望》,http://www.cica-china. org/chn/xjzs/xzwz/t1478958.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2)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信25年:回顾与展望》,http://www.cica-china. org/chn/xjzs/xzwz/t1478958.htm,访问时间:2019年4月25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