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个人隐私信息公开豁免的双重界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Double Boundaries of Personal Privacy Disclosure Exemption in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 作者:蔡星月
  • 英文作者:CAI Xing-yue;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 ; 个人隐私 ; 识别 ; 公共利益 ; 比例原则
  • 英文关键词: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Personal Privacy;;Identification;;Public Interest;;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 中文刊名:XZFX
  • 英文刊名: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1-30 17:10
  • 出版单位:行政法学研究
  • 年:2019
  • 期:No.115
  •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立法研究》(18SFB1005)
  • 语种:中文;
  • 页:XZFX201903012
  • 页数:11
  • CN:03
  • ISSN:11-3110/D
  • 分类号:136-146
摘要
个人隐私公开豁免条款兼具定义规范和权限规范的双重特征,定义规范确定了条款的适用范围,个人隐私定义本身构成公开豁免的内在界限;权限规范赋予行政机关对何为"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裁量权限,公共利益的判准成为公开豁免的外在界限,双重界限的背后是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利益衡量与价值取舍。大数据时代中传统隐私权转向信息性隐私权的同时,界定"个人隐私"概念的关键应从"隐私"转向"识别"。在类型学和隐私保护领域阶层理论的基础上,在识别后果不同的"个人隐私"与重要性不同的"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基于比例原则的精细化利益衡量,才能发挥该条款的规范功能和实用价值。
        The exemption clause for disclosure of personal privacy takes on double characteristics of definition norm and authority norm.The definition norm has determined the applicable scope of the clause and the definition of personal privacy itself constitutes the internal boundary for disclosure exemption; the authority norm gives the administrative body discretionary power regarding what is "significant impact on public interest", and the judgment of public interest turns into the external boundary for disclosure exemption.What lies behind the double boundaries is the balancing of interest and value between the right of privacy and the right to know.On the basis of the hierarchical theories in the typolog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fields, the norm function of the clause can be realized only when personal privacy with different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nd public interest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ortance are measured in a refined manner and pursuant to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引文
(1)2019年4月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5条规定:“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不得公开。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公开。”为了论述的聚焦,该条款提及的“商业秘密”和“第三方同意公开”等不在此文讨论。
    (2)尤其近年来,多地政府官网公开信息时泄露公民姓名、诊疗结果、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参见《安徽铜陵官网泄露残疾人病情等居民隐私,涉事部门:尽快排查》,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56484.(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2月7日);《合肥一官方网站泄露居民患病等信息,涉事部门承诺依规更正》 ,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5792.(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2月7日);《江西景德镇、宜春政府网站泄露个人信息,包含完整身份证号码》,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60066.(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2月7日)。
    (3)叶必丰:《具体行政行为框架下的政府信息公开》,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4)章剑生:《知情权及其保障——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例》,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5)参见张新宝:《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王利明:《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载《法学家》2012年第1期。
    (6)参见[法]菲利普·阿利艾斯、乔治·杜比:《私人生活史》(第二册),洪庆明等译,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451-458页。
    (7)王秀哲:《我国隐私权的宪法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8)参见[美]弗里德曼:《选择的共和国——法律、权威与文化》,高鸿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9)如李世华诉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政府一案,一审法院认为开福区政府在房屋征收过程中依法获取身份证相关信息并予以公告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判决驳回李世华的诉讼请求;二审法院态度截然不同,认为应对身份证号码予以保密,撤销一审判决并确认开福区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违法。参见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湘高法行终字第10号行政判决书。
    (10)Solove & Schwartz,Information Privacy law,New York:Wolters Kluwer,2015,p.38.
    (11)Alan F.Westin,Privacy and Freedom,New York:Athenum,1967,p.7.
    (12)Ian Goldberg et al.,Trust,Ethics,and Privacy,(2001)81B.U.L.REV.407,p.418.
    (13)张民安主编:《信息性隐私权研究——信息性隐私权的产生、发展、适用范围和争议》,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
    (14)See REGULATION ( EU )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regard to the processing of personal data and on the free movement of such data(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Article 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第9条,转引自周汉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及立法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6)[美]朱莉·E·科恩:《信息性隐私权:被客体化的主体》,孙言译,转引自张民安主编:《信息性隐私权研究——信息性隐私权的产生、发展、适用范围和争议》,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5页。
    (17)参见林来梵:《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载《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8)参见《侵权责任法》第62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13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
    (19)王敬波:《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公共利益衡量》,载《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20)[英]迈克·费恩塔克:《规制中的公共利益》,戴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5页。
    (21)王敬波:《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公共利益衡量》,载《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22)后向东:《信息公开发基础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86页。
    (23)[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14页。
    (24)参见谢立斌:《药店判决》,载张翔主编:《德国宪法案例选释:基本权利总论》(第1辑),2012年版,第67页。
    (25)《条例》第20条第1至4款中的法律法规、政府办公信息、规划政策、统计信息等因不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故不纳入讨论范围。
    (26)[英]迈克·费恩塔克:《规制中的公共利益》,戴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7页。
    (27)已识别信息指当下即能使某个特定个体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个人信息,可识别信息指在将来有可能识别出特定个体的信息。(参见Paul M.Schwartz and Daniel J.Solove,“Reconcil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Union,” California Law Review,Vol.102,2014.Paul M.Schwartz and Daniel J.Solove,“The PII Problem:Privacy and a New Concept of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Vol.86,2011.)
    (28)《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个人数据是指“与已识别出或可被识别的自然人相关联的任何信息”。(See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Article 4.)
    (29)Jerry Kang,“Information Privacy in Cyberspace Transactions,” Stanford Law Review ,Vol.50 (4) :1193-1294,1998.
    (30)冷传莉、李怡:《司法保护视角下的隐私权类型化》,载《法律科学》2017年第5期。
    (31)郑晓剑:《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载《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32)谢立斌:《药店判决》,载张翔主编:《德国宪法案例选释:基本权利总论》(第1辑)2012年版,第67页。
    (33)[德]伯阳:《德国公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34)参见[日]田村悦一:《自由裁量及其界限》,李哲范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95页。
    (35)参见《条例》第1条;王敬波:《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公共利益衡量》,载《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36)腾讯新闻:《泄露学生隐私,是无奈还是懈怠?》,http://view.news.qq.com/a/20171120/004204.htm.(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8月4日)。
    (37)参见《安徽黄山官网仍存在泄露公民隐私情况,回应:会再检查一次》,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75301.(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8月4日)。
    (38)[德]伯阳:《德国公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39)《江西景德镇、宜春政府网站泄露个人信息,包含完整身份证号码》,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60066.(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12月7日)。
    (40)参见《政府高校泄露个人信息曝光后: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平衡点待寻》,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71537.(最后访问时间:2018年8月4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