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北美“中国研究”发展历程看智库研究范式之转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ransformation of the Think Tank Research Paradig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tudies" in North America
  • 作者:袁曦临 ; 吴琼
  • 英文作者:Yuan Xilin;Wu Qio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Southeast University Library;China Economic Information Service,Jiangsu Branch;
  • 关键词:智库研究 ; 研究范式 ; 中国研究 ; 区域研究
  • 英文关键词:think tank research;;research paradigm;;Chinese Studies;;regional study
  • 中文刊名:QBZL
  •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ervices
  • 机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图书馆;中国经济信息社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 出版日期:2019-05-25
  • 出版单位:情报资料工作
  • 年:2019
  • 期:v.40;No.228
  •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智库协同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编号:ZDIXM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QBZL201903005
  • 页数:6
  • CN:03
  • ISSN:11-1448/G3
  • 分类号:14-19
摘要
文章通过全面梳理北美中国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发现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北美"中国研究"通过拓展研究主题、转变研究方法、完善研究资源收藏,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变。从一个方面表明,智库研究范式的变化与转移,对于智库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topics,research paradigms and methods are all changed in the area of"Chinese Studies"in North America in the past century.And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topic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broadened the horizon of"Chinese Studies",it is cru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s.The ability to contribute valuable and feasible research method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raising broad influence of think tanks.
引文
[1]张志强,苏娜.国际一流智库的研究方法创新[EB/OL].[2018-09-28].http://www.bulletin.cas.cn/publish_article/2017/12/20171211.htm.
    [2]游国龙.国际问题研究范式探讨:以日本研究为例[J].日本学刊,2016(6):139-155.
    [3]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EB/OL].[2018-09-28].http://nanhai.nju.edu.cn/5789/list.htm.
    [4]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5.
    [5]叶文心.当代北美学术界的近代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前瞻[M]//张海惠.北美中国学.北京:中华书局,2010:209-215.
    [6]杨念群.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EB/OL].[2018-09-28].http://jds.cass.cn/Item/633.aspx.
    [7]陈静君.近三十年来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EB/OL].[2018-09-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a3c270100adxf.html.
    [8]裴宜理.中国革命中的知识精英与底层教育[EB/OL].[2018-09-28].http://www.dedns.cn/lishi/1365642_6.shtml.
    [9]程洪.北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文化史研究考察[M]//张海惠.北美中国学.北京:中华书局,2010:216-225.
    [10]罗伟.北美的中国法律研究概括[M]//张海惠.北美中国学.北京:中华书局,2010:390-414.
    [11]邵东方.中国学术的分流与同流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EB/OL].[2018-09-28].https://www.sinoss.net/2010/0505/21296.html.
    [12]施坚雅.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1991:5-54.
    [13]任放.施坚雅模式与国际汉学界的中国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6,180(2):39-49.
    [14]赵晨诗.论美国汉学到中国学的变迁--以费正清为中心[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7.
    [15]陈英霞,刘昊.美国一流高校智库人员配置与管理模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2):66-71.
    [16]梁晨,张浩,李中清,等: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39-2002[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