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人合德:性善与成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Moral Unification between the Heavens and Mankind: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to Be Human
  • 作者:李存山
  • 英文作者:Li Cun-shan;
  • 关键词:天地 ; 父母 ; 性善 ; 学以成人
  • 中文刊名:DDYW
  • 英文刊名: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孟子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道德与文明
  • 年:2019
  • 期:No.218
  • 语种:中文;
  • 页:DDYW201901005
  • 页数:5
  • CN:01
  • ISSN:12-1029/B
  • 分类号:41-45
摘要
自西周时期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以天地为人与万物的父母,以人为万物之灵的思想。这一思想模式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观,也是儒家学说的人性论、人生观、社会观以及道德修养工夫论等的基础。因为人禀受了"天地之中"或"五行之秀气",所以人为万物之灵,人之"性善"的思想也滥觞于其中。孔、孟、荀的人性论都是以"天地之生,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为先决条件,同时他们也都强调了人之后天"学以成人"的重要性。因而,儒家无不重视个人修身和社会教化,以期达到"与天地合其德"的道德境界。
        
引文
[1]周秉钧:尚书易解[M].长沙:岳麓书社,1984:200.
    (1)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此所谓“推恩”就是从“老吾老”“幼吾幼”的亲亲之情扩充到“及人之老”“及人之幼”的普遍仁爱。孟子说“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这和四端之心“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一样,都强调了后天“学以成人”的重要性。
    (2)《荀子·荣辱》云:“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与己无以异也。”
    (3)因为中国文化有“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的思想,有对宗族和家庭的重视,又有尊师重教、“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故中国文化形成了“天、地、君、亲、师”的祭拜系统。这一系统的原初表述出自《荀子·礼论》的“礼有三本”说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