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传播与接受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Zhu Bolu's Zhijia Geyan
  • 作者:赵振
  • 英文作者:Zhao Zhen;Henan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朱用纯 ; 《治家格言》 ; 传播 ; 接受
  • 英文关键词:Zhu Yongchun;;Zhijia Geyan;;dissemination;;acceptance
  • 中文刊名:HNS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6;No.195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44)
  • 语种:中文;
  • 页:HNSK201902022
  • 页数:7
  • CN:02
  • ISSN:41-1011/C
  • 分类号:141-147
摘要
《治家格言》是清初学者朱用纯编写的一部格言体家训,由于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深受人们喜爱。自问世后就不断被传抄刊刻,各种注解本、插图本、翻译本层出不穷,以《治家格言》为主题的书法、绘画、雕刻等作品也屡屡出现,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以至于后世许多人将其作为治家、教子、处世的圭臬,并借鉴其形式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治家格言》,甚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治家格言》文体。
        Zhijia Geyan is a motto style family precepts written by Zhu Yongchun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which was very popular due to its vigorous expression and content close to real life.This book was transcribed and inscribed constantly since its publication,various versions of prints and related calligraphy,painting and carving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which has widely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society.That many people take Zhijia Geyan as a standard of family management,children education and life principle in later ages,as well indited lots of New Zhijia Geyan with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its format,which formed a special literary form of Zhijia Geyan.
引文
(1)严可均:《朱致一传》,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46页。
    (2)戴翊清:《治家格言绎义·序》,《有福读书堂丛刻》本。
    (3)杨无咎:《朱柏庐先生传》,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37页。
    (4)杨无咎:《朱柏庐先生传》,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37页。
    (1)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77-178页。
    (2)杨无咎:《朱柏庐先生传》,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37页。
    (3)彭定求:《朱柏庐先生墓志铭》,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41页。
    (4)金吴澜、胪青甫编《朱柏庐先生编年毋欺录》卷上,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77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486页。
    (5)杨无咎:《朱柏庐先生传》,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37-338页。
    (6)彭绍升:《朱致一行述》,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45页。
    (7)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5页。
    (8)杨无咎:《朱柏庐先生传》,陆林、吴家驹:《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37页。
    (9)郑光祖:《杂述》卷8《希贤希圣》,《续修四库全书》本。
    (10)尹会一:《健馀先生文集》卷3《朱子家训演证序》,《丛书集成初编》本。
    (11)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35《跋新城陈氏家训卷》,《续修四库全书》本。
    (1)本文所引《治家格言》、《劝言》均见陆林、吴家驹选编《朱柏庐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页,258-259页。
    (2)陈宏谋:《培远堂手札节要》卷上《寄四侄钟灿书》,广西乡贤遗著编印委员会《陈榕门先生遗书》(第2册),民国三十二年(1943)刊本。
    (3)尹会一:《健馀先生文集》卷3《朱子家训演证序》,《丛书集成初编》本。
    (4)戴翊清:《治家格言绎义》,《有福读书堂丛刻》本。
    (5)朱凤鸣:《朱子家训衍义》,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
    (6)杨士恒:《重镌朱子家训衍义小序》,朱凤鸣:《朱子家训衍义》,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
    (1)金国均:《朱子家训试帖》,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2)杨继游:《朱子家训格言诗(三)》,《真光杂志》,1938年,第37卷第5期。
    (3)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第5册),齐鲁书社,1996年,第771页。
    (4)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第5册),齐鲁书社,1996年,第771页。
    (5)朱煜编《朱柏庐治家格言·序》,民国间中华印务公司重印本。
    (1)陶菊泉:《朱柏庐治家格言跋》,朱煜编《朱柏庐治家格言》,民国间中华印务公司重印本。
    (2)陈宏谋:《养正遗规》卷下,《五种遗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31页。
    (3)魏声和等:《吉林地志、鸡林旧闻录、吉林乡土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194页。
    (4)俞樾:《耳邮》卷3,《笔记小说大观》(第26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245页。
    (5)裴世平编著《裴氏家训》,黄山书社,2018年,第45页。
    (6)李志杰主编《家训族规》,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4页。
    (1)梁章钜:《楹联丛话》,中华书局,1987年,第113页。
    (2)吴文镕:《吴文节公遗集》卷37《批萍乡县监生刘卓城呈诉伊孙忤逆由》,《续修四库全书》本。
    (3)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5卷),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426页。
    (4)张舜徽:《爱晚庐随笔》,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34-235页。
    (5)漆启昌:《新治家格言》,《父母必读》,1995年第1期。
    (6)佚名:《新治家格言》,庾裕良主编《庾氏志》(赣粤湘桂卷),广西新闻出版局内部准印号0032414,1996年,第577页。
    (7)陈琛才:《新治家格言》,《寿光日报》,2000年3月16日。
    (1)《父母必读》编辑部:《〈父母必读〉杂志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征集〈新治家格言〉》,《父母必读》,1995年第1期。
    (2)天台山农:《卫生格言(仿朱柏庐治家格言)》,《卫生报》,1928年第51期。
    (3)咫仙:《做官格言(仿朱子治家格言)》,《广益杂志》,1920年第18期。
    (4)新树:《打牌格言(仿朱柏庐治家格言)》,《余兴》,1914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