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程令国 ; 张晔 ; 刘志彪
  • 关键词:农地确权 ; 交易成本 ; 土地流转
  • 中文刊名:GLSJ
  • 英文刊名:Management World
  • 机构: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6-01-15
  • 出版单位:管理世界
  • 年:2016
  • 期:No.268
  • 基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2014~2015年度研究基金“农地确权、土地流转与农地投资”项目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GLSJ201601011
  • 页数:11
  • CN:01
  • ISSN:11-1235/F
  • 分类号:96-106
摘要
现有农地制度安排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土地流转,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障碍。自2011年开始全国试点的农地确权制度首次在实测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地进行登记颁证,从而为农用地的大规模流转奠定了产权基础。为了探讨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在此框架下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使得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显著上升约4.9%,平均土地流转量上升了约0.37亩(将近1倍),土地租金率则大幅上升约43.3%。因此,农地确权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土地流转;同时也增强了农地的产权强度,从而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内在价值。
        
引文
(1)Benjamin,D.and L.Brandt,2002,“Property Rights,Labour Markets and Efficiency in a Transition Economy:The Case of Rural China”,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35(4),pp.689~716.
    (2)Bezabih,M.and S.Holden,2006,“Tenure Insecurity,Transaction Costs in the Land Lease Marke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Gendered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s”,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Brisbane,Australia,Queensland,Australia.
    (3)Carter,M.R.and Y.Yao,2002,“Local Versus Global Separability in Agricultural Household Models:The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Effect of Land Transfer Right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84(3),pp.702~715.
    (4)Deininger,K.and S.Jin,2005,“The Potential of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78(1),pp.241~270.
    (5)Deininger,K.,S.Jin and H.K.Nagarajan,2008,“Efficiency and Equity Impacts of Rural Land Rental Restrictions:Evidence from India”,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52(5),pp.892~918.
    (6)Deininger,K.,E.Zegarra and I.Lavadenz,2003,“Determinants and Impacts of Rural Land Market Activity:Evidence from Nicaragua”,World Development,Vol.31(8),pp.1385~1404.
    (7)Furubotn,E.G.and S.Pejovich,1972,“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Theory:A Survey of Recent Literatur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10(4),pp.1137~1162.
    (8)Holden,S.and H.Yohannes,2002,“Land Redistribution,Tenure Insecurity and Intensity of Production:A Study of Farm Households in Southern Ethiopia”,Land Economics,Vol.78(4),pp.573~590.
    (9)Holden,S.T.,K.Deininger and H.Ghebru,2011,“Tenure Insecurity,Gender,Low-cost Land Certification and Land Rental Market Participation in Ethiopia”,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Vol.47(1),pp.31~47.
    (10)Jin,S.and K.Deininger,2009,“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Productivity and Equity Impacts from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Vol.37(4),pp.629~646.
    (11)Kung,J.K.-s.,2000,“Common Property Rights and Land Reallocations in Rural China:Evidence from a Village Survey”,World Development,Vol.28(4),pp.701~719.
    (12)Lanjouw,J.O.and P.I.Levy,2002,“Untitled:AStudy of Formal and Informal Property Rights in Urban Ecuador”,The Economic Journal,Vol.112(482),pp.986~1019.
    (13)Li,L.,2012,“Land Titling in China:Chengdu Experiment and Its Consequences”,China Economic Journal,Vol.5(1),pp.47~64.
    (14)Macours,K.,A.d.Janvry and E.Sadoulet,2010,“Insecurity of Property Rights and Social Matching in the Tenancy Marke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54(7),pp.880~899.
    (15)Tao Yang,D.,1997,“China's Land Arrangements and Rural Labor Mobility”,China Economic Review,Vol.8(2),pp.101~115.
    (16)Zhao,Y.,J.Strauss,G.Yang,J.Giles,P.Hu,Y.Hu,X.Lei,A.Park,J.P.Smith and Y.Wang,2013,“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11~2012 National Baseline Users’Guide”,Beijing:National School of Development,Peking University.
    (17)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8)陈锡文、韩俊:《如何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中国改革(农村版)》,2002年第9期。
    (19)陈锡文、周其仁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经济研究》,2014年第1期。
    (20)黄枫、孙世龙:《让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劳动力转移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管理世界》,2015年第7期。
    (21)黄季焜、冀县卿:《农地使用权确权与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管理世界》,2012年第9期。
    (22)李祖佩、管珊:《“被产权”:农地确权的实践逻辑及启示--基于某土地产权改革试点村的实证考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23)万举:《农地流转成本、交易体系及其权利完善》,《改革》,2009年第2期。
    (24)许庆、章元:《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25)杨涛、王雅鹏:《农村耕地抛荒与土地流转问题的理论探析》,《调研世界》,2003年第2期。
    (26)叶剑平、丰雷、蒋妍、罗伊.普罗斯特曼、朱可亮:《2008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份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管理世界》,2010年第1期。
    (27)于建嵘、石凤友:《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几个重要问题》,《东南学术》,2012第4期。
    (28)周其仁:《城乡中国》,中信出版社,2013年。
    1《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1〕2号。
    2 所谓的“小调整”,是指村集体根据农户家庭人口变动进行调整,即“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相对应的“大调整”,是指村集体将全部地块收回,然后重新在现有村民之间进行分配(许庆、章元,2005)。
    3 出于避免土地大规模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资料的“政治正确性”的考量,中央政府对土地流转一直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1986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还明文禁止出租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土地流转。在此情况下,村集体可能会对出租土地的农户通过收回土地的形式作为惩罚(Yang,1997;Holdenand Yohannes,2002)。
    4 详见中国农经信息网2012年4月17日的报道:《全国2011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网址为:http://www.caein.com/index.asp?x Action=x Read News&News ID=79379
    5“还权”之“权”,指的是“财产权利”即产权;“赋能”之“能”,则是指财产权利的“权能”。还权赋能最早于四川省成都市城乡统筹改革中提出,后来这一提法被很多地区甚至中央在农村土地改革动员中所采用(周其仁,2013)。
    6 但有趣的是,对于什么是“代表性”,各地区的理解有很大差异。从实地考察结果上来看,有些地区选择了人多地少,矛盾较大的乡镇,便于为后期的全面确权总结经验;有些地方却选择了人地矛盾不突出的乡镇,便于早期开展工作。也有很多地区选择了不同类型的乡镇进行试点。
    7 新华网:《一号文件解读: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终大步前行》,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2/02/c_124314570.htm?_fin。
    8201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9 农业部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载自《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简报2013年第26期。网址www.jgs.moa.gov.cn/jggz/tdcb-gl/201304/P020130410391100122855.doc。
    10 满足这些假定的一个典型的生产函数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Y=α1-β-γLβaTγ,β>0,γ>0,β+γ<1。
    在土地租出方面,问卷询问农户“过去一年您家是否将耕地租给了别人?”,对于回答“是”的家庭,又询问了出租多少亩。在土地租入方面,询问了农户“过去一年您家是否从别家(包括集体)那租用了土地?”,对于回答“是”的家庭,又询问其租入的土地面积。因此农户租入的土地既可能来自于其他农户,也可能来自于集体土地。
    农户层面的土地租赁价格来源于问卷中“如果你们家出租土地,则每亩能够获得多少租金?”的回答,因此该指标实际上是对市场租赁市场交易价格的一个反映。
    在村庄层次,问卷询问了当地村干部:“你们村有多大比例的土地被转租或转包?”,以及“你们村出租土地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同时对bandwidth的选取(0.1,0.08,0.04,0.02)进行了敏感性检验,结果发现估计结果对不同bandwidth的结果是稳健的,限于篇幅本文没有报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