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trospect and Reflection on the Study of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in Wuhan
  • 作者:杨茂云
  • 英文作者:YANG Mao-yun;
  • 关键词:武汉 ; 工业遗产 ; 保护模式
  • 中文刊名:XNS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机构: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9;No.223
  •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6G029);;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案例”(2016002)
  • 语种:中文;
  • 页:XNSZ201902006
  • 页数:7
  • CN:02
  • ISSN:42-1831/Z
  • 分类号:32-38
摘要
工业遗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通过查阅文献和田野调查,对近年来武汉工业遗产的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与国内外工业遗产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研究,找出武汉近代工业遗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于明确武汉工业遗产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地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引文
[1]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EB/OL].百度文库https://wenku. baidu. com/view/6cb9812e453610661ed9f499. html
    [2]夏娃.从《下塔吉尔宪章》看我国工业遗产的界定[A].201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3]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J].建筑学报,2012,(1):12~17.
    [4]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523~534.
    [5]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3):57~65.
    [6]李小波,祁黄雄.古盐业遗址与三峡旅游——兼论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04~108.
    [7]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4.
    [8]李林,魏卫.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4~47.
    [9]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J].建筑创作,2006,(8):195~196.
    [10]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8):12~15.
    [11]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建筑创作,2006,(9):24~30.
    [12]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13]寇怀云,章思初.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及其保护思路研究[J].东南文化,2010,(5):24~29.
    [14]李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5]范晓君,徐红罡.建构主义视角下工业遗产的功能置换和意义诠释——广州红专厂的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15,30(5):22~28.
    [16]刘丽华.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5):27~32.
    [17]丁芳,徐子琳.中国工业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J].科技信息,2012,(1):17~18.
    [18]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19]朱圆玉润.武汉工业遗产改造研究[J].中华建设,2014,(9):86~87.
    [20]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现存95处工业遗产29处将入列首批正式名录[EB/OL]. http://www. hubei. gov.cn/zwgk/szsmlm/shzqb/201209/t20120905_395821. shtml
    [21]田燕.武汉工业遗产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9):90~95.
    [22]胡怡婷,严鹏.武汉近代工业遗产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7):65~66.
    [23]孙勇.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工业文脉的传承——以武汉锅炉厂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9):204.
    [24]刘奇志,何梅,汪云,等.武汉老工业城市更新发展的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10,34(7):39~43.
    [25]李汝芳.武汉工业遗产快速消亡,立法保护刻不容缓[J].中华建设,2011,(11):42~43.
    [26]陈立镜,周卫,李林林.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反思——以武汉龟北片区遗产改造为例[J].新建筑,2014,(4):36~39.
    [27]寇寰.武汉宗关水厂历史建筑遗产调查与价值评估[J].华中建筑,2015,33(2):168~172.
    [28]季岚.武汉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文化生态系统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3):63~68.
    [29]张京成,刘利永,刘光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0]刘伯英,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