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专业实验对地下水动力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莉丽
  • 关键词:地下水动力学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专业实验 ; 室内试验 ; 抽水试验
  • 中文刊名:DXJY
  • 英文刊名:University Education
  • 机构: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
  • 出版日期:2018-11-01
  • 出版单位:大学教育
  • 年:2018
  • 期:No.101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裂隙介质渗流理论的煤层板突水量的预测方法研究”(41702264);; 防灾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多媒体技术与专业实验对‘地下水动力学’教学的促进作用”(JY2016B05)
  • 语种:中文;
  • 页:DXJY201811029
  • 页数:3
  • CN:11
  • ISSN:45-1387/G4
  • 分类号:100-102
摘要
地下水动力学专业实验是地下水动力学理论教学体系的进一步验证和扩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参加专业实验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获取专业知识并培养专业能力。文章以防灾科技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为基础,结合目前的行业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教学,使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体系能够有机地融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文
[1]林学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前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2):209-215.
    [2]王锦国,周志芳,张发明.地质工程专业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28-130.
    [3]薛禹群,吴吉春.地下水动力学[M].2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4]赵玉红,肖长来,卞建民,等.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92-95.
    [5]肖先煊,许模,蔡国军,等.抽水试验模型与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64-168.
    [6]谷洪彪,迟宝明,姜纪沂.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抽水试验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3(1):82-85.
    [7] ZALTSBERG E,赵腊平.苏联水文地质人才的培养一瞥[J].世界地质,1989(1):149-154.
    [8]王训练.日本的地质教育与地质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1995(3):63-66.
    [9]孟宪来.加拿大美国几所高等学校地质教育情况考察报告[J].中国地质教育,1996(1):50-56.
    [10]戴塔根.德国高等地质教育现状及其与我国之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1999(4):16-23.
    [11]赖旭龙,唐小丽.英国高等地质教育情况简介[J].中国地质教育,2001(1):79-82.
    [12]周祖翼.英国高等地质教育概况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1996(1):57-62.
    [13]杨伦.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与学生人格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1996(2):53-54
    [14]陈骏,胡文瑄,李成.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33-139.
    [15]张良,李壮文,郑伟.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29.
    [16]马传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1):45-49.
    [17]刘泽良.发挥虚拟实验室建设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193-194+197.
    [18]葛碧洲,石辉,蒋欣,等.环境类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212-21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