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善治视域下公民参与的实践逻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Practice Logic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od Governance
  • 作者:王建国 ; 刘小萌
  • 英文作者:Wang Jianguo;Liu Xiaomeng;School of Law,Zhengzhou University;
  • 关键词:善治 ; 法治 ; 公民参与 ; 培育路径
  • 英文关键词:good governance;;rule of law;;citizen participation;;cultivation path
  • 中文刊名:HNS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郑州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6;No.195
  • 语种:中文;
  • 页:HNSK201902005
  • 页数:8
  • CN:02
  • ISSN:41-1011/C
  • 分类号:27-34
摘要
善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种理想模式已经确立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方针并予以推进实施。善治模式关注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在此种治理理念下,国家还权于民、还政于民,公民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善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主权,因而,吸纳公民参与国家治理乃是善治的基本要义,亦是现代法治的内在要求。公民参与以其约束权力任性的制度保障性功能来推动国家善治的实现,然而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公民参与的路径和方式仍存在一些机制性障碍,需要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机制,以助力于国家善治的推行和实现。
        As an ideal model of modern state governance,good governance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 strategic polic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and will be promoted and implemented.The good governance model focuses on a brand-new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zens and the state.Under this concept of governance,the state returns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to the people,and citizens become one of the subjects of state governance.Good governance requires the people to be the center to realize the popular sovereignty.Therefore,absorbing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state governance is the basic essence of good governance and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modern rule of law as well.Citizen participation promotes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good governance by its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unction of restraining arbitrariness of power.However,in the practice of state governance,there are still som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in the path and method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and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good governance in the country.
引文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9页。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8-39页。
    (3)王利明:《法治:良法与善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4)李龙,郑华:《善治新论》,《河北法学》,2016年第11期。
    (1)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9页。
    (2)沈晓宇:《从良政到善治:国家治理的发展阶梯》,《党政论坛》,2013年第4期。
    (3)黄晓军,靳永翥:《“善治”:一种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治理”范式下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设计》,《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4)张文显:《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法学》,2014年第4期。
    (5)冯留建:《从政府治理方式的演变看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6)周安平:《善治与法治关系的辨析---对当下认识误区的厘清》,《法商研究》,2015年第4期。
    (7)俞可平:《法治与善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8)马明华:《公民参与权的司法救济制度构建》,《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1)20世纪60年代,美国组织社会学家谢里·阿恩斯坦(Sherry Arnstein)创立了“参与阶梯理论”,将社会参与划分为4个层次:知情、咨询、协商和共同决定。参见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96页。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8页。
    (3)曾哲,周泽中:《善治的理性:公民参与行政的后果考量》,《求是》,2017年第6期。
    (4)[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40页。
    (5)姜明安:《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1)陈炳辉:《国家治理复杂性视野下的协商民主》,《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2)张华民:《现代法治视域下良法善治的基本要求及其在我国的实现》,《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85页。
    (1)俞可平:《走向善治》,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58页。
    (2)汪习根,何苗:《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2期。
    (3)汪习根,何苗:《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2期。
    (4)[美]赛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页。
    (1)阿尔蒙德(Gabriel A.Almond 1911-2002),美国政治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创立者。
    (2)张文显:《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法学》,2014年第4期。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7页。
    (1)汪习根,何苗:《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2期。
    (2)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05页。
    (3)王建国,刘旭:《法治视域下公民主体意识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第144页。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