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隋唐演义》:文人化的历史叙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Heroes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cholars' Historical Narrative
  • 作者:雷勇
  • 英文作者:Lei Yong;
  • 关键词:《隋唐演义》 ; 文人化 ; 历史叙事
  • 英文关键词:Heroes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Scholar Tendency;;Historical Narrative
  • 中文刊名:LKXB
  • 英文刊名: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1-20
  • 出版单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6
  • 期:No.249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60)
  • 语种:中文;
  • 页:LKXB201601009
  • 页数:9
  • CN:01
  • ISSN:12-1027/C
  • 分类号:110-118
摘要
《隋唐演义》是一部特点鲜明、艺术成就较高的历史小说。褚人获在创作时广泛采用了已有的素材,并按自己的思考将这些杂乱的材料整合在一起,因此,"杂"成了《隋唐演义》的一个标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与作者本人的小说观有密切的联系,在作者看来,小说是"雅记之小账簿",于是,通过题材的综合来实现创新,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与同一题材的其它小说相比,《隋唐演义》的重点不再是"兴废争战"之类的国家大事,也不再是草莽英雄征战沙场的传奇经历,"情"与"政"的结合、"奇趣雅韵"的追求可以说是本书的突出特点。《隋唐演义》所写的历史主要是文人眼中的历史。
        Heroes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s a quite special historical novel that has great artistic achievements.Its author, Chu Renhuo, adopted existent materials when he was writing the novel and combined the various materials according to his own planning. As a result, miscellany becomes an obvious feature of the novel, a feature that is the result of the author's belief in novel creatio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novels are"notes of elegant anecdotes."Therefore, innovation as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materials becomes a conscious artistic endeavor. Different from other novels with similar subject matter, Heroes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 focus is no longer on wars that give rise to or remove a kingdom. It is not about the legendary experiences of heroes' fighting in the battlefield either. Instead, it centraliz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passion and politics and on the characters' special interests and elegant tastes. The history as is depicted in the novel is a history in the eyes of scholars.
引文
1欧阳健:《〈隋唐演义〉“缀集成帙”考》,《文献》1988年第2期。
    2 彭知辉:《〈隋唐演义〉材料来源考辨》,《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蔡卿:《〈隋唐演义〉的成书过程小考》,《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 齐裕焜:《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4 李修生、赵义山主编:《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68页。
    5 陈文新:《论隋唐演义的基本品格及其小说史演义》,《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6[美]何谷理:《〈隋唐演义〉和明末清初苏州文人的美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二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 页。
    1褚人获:《隋唐演义序》,《隋唐演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 陈继儒:《叙列国传》,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修订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页。
    3 袁于令:《隋史遗文序》,《隋史遗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4 褚人获:《封神演义序》,许仲琳:《封神演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5 随缘下士:《林兰香》,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1褚人获:《隋唐演义序》,《隋唐演义》。
    2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63页。
    3 张炯等主编:《中华文学通志》第四卷,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91页。
    4 张俊:《清代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页。
    5[美]何谷理:《〈隋唐演义〉和明末清初苏州文人的美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二辑,第181页。
    1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8-219页。
    1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8-219页。
    2 洪昇:《长生殿》第三十八出,王季思主编:《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725页。
    3 褚人获编撰、侯会校点:《隋唐演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4 胡建次:《趣: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5 李贽:《忠义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回评,朱一玄:《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9页。
    6 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钱伯诚笺校:《袁宏道集笺校》卷一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17页。
    2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7页。
    1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页。
    2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9页。
    1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9页。
    1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55页。
    2 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