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视频广告过滤行为的竞争法规制——以用户预期为观察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gulations by Competition Law of Video Advertising Blocking Behavior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Expectation
  • 作者:桂沁
  • 英文作者:Gui Qin;
  • 关键词:视频广告 ; 广告过滤 ; 正当性 ; 用户预期
  • 英文关键词:Video advertisement;;Advertising blocking;;Legitimacy;;Users' expectation
  • 中文刊名:BZG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 机构: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No.106
  • 基金:参与课题《传媒发展融合中的转换性使用著作权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6BFX169
  • 语种:中文;
  • 页:BZGX201902013
  • 页数:7
  • CN:02
  • ISSN:11-5274/D
  • 分类号:74-80
摘要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前,法院只得适用一般条款来处理视频广告过滤案件,但这一裁判路径在行为正当性的认定上存在较大争议,一般条款在该情形下也缺乏指导价值。《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后,该类案件可适用互联网专条兜底项进行认定,以用户为观察视角,区分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并以其是否具有合理预期作为判断依据来认定被告行为是否妨碍、破坏原告服务的正常运行,再结合被告是否具有针对性以及是否存在诱导式宣传等情形认定其是否具有主观恶意,被告只有符合上述构成要件才构成不正当竞争。
        Before the amendment of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the court had to apply the general provisions to deal with the video advertisement blocking cases. However, this way of determining the legitimacy of defendant's behavior is controversial and the general provisions also lack guiding value in this cases. After the amendment, this kind of cases can be decided according to the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of the Internet special i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distinguish free users and paying users, and determine whether defendant's behavior hinders or destroys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plaintiff's service based on whether the users have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or not. Then combine with defendant's behaviors, including whether it takes the plaintiff as the target, whether there is inducement propaganda and so on, to cognizance whether the defendant has subjective malice or not. The defendant's behavior constitutes unfair competition only if it conforms to the above-mentioned constituent elements.
引文
[3]参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8)京73民终字第558号民事判决书。
    [4]仅有极少数法院判决认定广告过滤行为具有正当性,如“720浏览器案”,参见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2017)粤0112民初737号民事判决书。
    [5]刘文琦:《〈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条款下商业行为正当性判别》,《电子知识产权》2018年第8期,第41页。
    [6]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4)一中民终字第3283号民事判决书。
    [7]参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4)京知民终字第79号民事判决书。
    [8]参见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浙01民终字第231号民事判决书。
    [9]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申字第1065号民事判决书。
    [10]冯晓青、陈东辉:《浏览器屏蔽视频网站广告行为性质研究——关于深圳市某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北京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的思考》,《河北法学》2018年第5期,第42页。
    [11]Landgericht Hamburg[LG][Hamburg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Case. No. 416 HKO 159/14, p.5(April 21, 2015); BGH,Urteil v.24.06.2004, Az I ZR 26/02; OberlandesgerichtMunchen[OLG][Munich Court of First Instance],(August 17, 2017)
    [12]张飞虎:《〈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下广告屏蔽软件的合法性问题》,《电子知识产权》2018年第7期,第56页。
    [13]《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法的各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下列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一)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三)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四)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
    [14]李阁霞:《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知识产权》2018年第2期,第20页。
    [15]SaaS表示“软件即服务”、PaaS表示“平台即服务”、IaaS表示“网络基础设施即服务”。
    [16]王利明:《法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9页。
    [17]梁志文:《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广告屏蔽软件的合法性判断》,《电子知识产权》2018年第1期,第12页。
    [18]See Restatement(Second)of Torts,§766.
    [19]周樨平:《竞争法视野中互联网不当干扰行为的判断标准——兼评“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法学》2015年第5期,第92页。
    [20]覃腾英:《〈反不正当竞争法〉视阈下屏蔽广告行为的定性——以消费者利益保护为视角》,《电子知识产权》2018年第6期,第62页。
    [21]郭壬癸:《互联网视频广告屏蔽行为的竞争法规制研究》,《电子知识产权》2018年第8期,第50页。
    [22]BGH:Akademiks Grur 2008,621 Tz.32,转引自周樨平:《竞争法视野中互联网不当干扰行为的判断标准——兼评“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法学》2015年第5期,第92页。
    [23]参见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2017)粤0112民初737号民事判决书。
    [24]参见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6)沪73民终75号民事判决书。
    [25]前引[6]。
    [26]贺敬林:《屏蔽视频贴片广告行为的正当性认定——司法裁判与应然路径》,《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第64页。
    [27]参见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6)沪73民终字第54号民事判决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