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复古与通变:清中叶礼乐诠释的两种路向——以汪烜、江永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trospective or Flexible:Two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Musical Etiquette by Xuan Wang and Yong Jiang in the Mid Qing Dynasty
  • 作者:袁建军
  • 英文作者:Jianjun Yuan;
  • 关键词:江永 ; 汪烜 ; 礼乐 ; 复古 ; 通变
  • 英文关键词:Yong Jiang;;Xuan Wang;;Etiquette-Music culture;;Retrospective;;Flexible
  • 中文刊名:MACS
  • 英文刊名:Music Culture Studies
  • 机构: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8
  • 出版单位:音乐文化研究
  • 年:2019
  • 期:No.6
  • 基金:2016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清代婺源经学家汪烜礼乐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BJ44);; 2016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声音自有流变——婺源经学家江永礼乐思想研究”(批准号:YS162039)的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ACS201901012
  • 页数:12
  • CN:01
  • ISSN:33-1402/J
  • 分类号:7+96-106
摘要
随着清代学术的转型,考据学成为清中叶一种新的学术形态。清代的一批儒者针对宋明理学的空疏流弊进行反思,形成了一股新的学礼、习礼的社会思潮。清中叶徽州婺源二儒汪烜和江永皆为徽派的代表人物,然两人的学术取向有所不同,对于礼乐的解读,汪烜表现为复古,而江永则表现为通变。由此,通过此二人的个案分析,可以窥探其礼乐研究的异同,同时亦可见出清中叶的礼乐学术发展态势以及徽州礼学的研究特点。
        Within the academic tradition of the Qing dynasty,philology became a new academic trend in the mid Qing dynasty.A group of scholars reflected on Neo-Confucianism and formed a new school of learning and practice rites.During the mid Qing dynasty,Xuan Wang and Yong Jiang from Huizhou Wuyuan region we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Hui school.However,they provided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Etiquette-Music culture:Xuan Wang was retrospective and conservative,while Yong Jiang was flexible.Through case studies of these two scholars,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accounts of the Etiquette-Music culture,in order to indicate the trend of research about Etiquette-Music culture in the mid Qing dynasty,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izhou school's approach to Etiquette-Music Culture.
引文
①朱筠:《皇清故婺源县学生汪先生(烜)墓表》,载汪烜:《双池文集·卷首》,《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十四年一经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②余龙光编:《双池先生年谱凡例》,载《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第2页。
    ③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岳麓书社,2008。
    ④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八,载《清儒学案序》,中华书局,2008。
    ⑤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八章“戴东原”,商务印书馆,1997,第340-342页。
    ⑥同②,第384-385页。
    ⑦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海南出版社,1999,第124页。
    ⑧李江辉:《晚清江浙礼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第3页。
    ⑨张寿安认为中国社会自17世纪以来有“情欲觉醒”和“礼学复兴”两股思潮,见《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⑩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第396页。
    (11)《理学逢源·例言》,载李帆《清代理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第70-71页。
    (12)汪烜(1692—1759),又名汪绂,字灿人,号双池,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并擅长绘画、精通篆书及摹印。自幼聪慧、未入学堂,教育来自其母亲,一生清贫,精研不辍,终生未入仕途,以教授为业。
    (13)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上海泰东图书局,1925,第137页。
    (14)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第13152页。
    (15)段玉裁:《清代徽人年谱合刊》“与江慎修书”,黄山书社,2006,第131页。
    (16)汪烜:《理学逢源》,清道光十八年,敬业堂刻本。
    (17)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别称濂溪先生,北宋五子之一,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通书》《太极图说》等,后人编有《周子全书》《周濂溪集》。
    (18)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第512页。
    (19)同②,第384-385页。
    (20)汪烜:《乐经律吕通解·乐教》,载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乐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1)汪烜:《作乐》,载《理学逢源》卷之七外篇王道类,道光十八年敬业堂刻本。
    (22)汪烜:《双池文集》第二卷“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道光十四年一经堂刻本。
    (23)汪烜:《乐经律吕通解·乐记或问》,载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乐类》,第32页。
    (24)汪烜:《乐经律吕通解·乐记或问》,载: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乐类》。
    (25)汪烜:《理学逢源》卷之七,外篇王道类:《作乐》,道光十八年敬业堂刻本,第1491页。又可参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第285-286页。
    (26)同(20),第203页。
    (27)汪烜:《乐经律吕通解》卷五,载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乐类》,第171页。
    (28)同(27),第204页。
    (29)同⑦。
    (30)江永:《礼书纲目》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江永:《律吕新论·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2)江永:《礼书纲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经部第133册,第43-44页。
    (33)江永:《礼书纲目·乐制》,第八十一卷第12页,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
    (34)同(31),第八十一卷第17页,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
    (35)梁启超对此给予了肯定:“惟《新论》卷末论声音流变,论俗乐可求雅乐,论乐器不必泥古诸条,似有卓见”,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397页。
    (36)江永:《俗乐可求雅乐》,载《礼书纲目·附录·卷中》“律吕余论”,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
    (37)江永:《律吕新义序》,正觉楼丛刻(光绪刻),第1页。
    (38)江永:《声音自有流变》,载《礼书纲目·附录·卷中》“律吕余论”。
    (39)江永:《乐器不必泥古》,载《礼书纲目·附录·卷中》“律吕余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